彼时,伍奢之子伍尚和伍子胥皆颇具才能,在楚国亦有一定影响力。费无忌深恐此二人日后为父报仇,对己不利,便向楚平王献计:“伍奢之子若留于世,必成楚国大患。大王何不佯装赦免伍奢,召其二子前来,一并除之,以绝后患。” 楚平王听信其言,即刻派人前往伍奢家中,对伍尚和伍子胥说道:“尔等之父因罪被囚,若能速速归郢都,大王念尔等孝心,或可免伍奢一死,否则,定将其严惩不贷。”
伍尚为人仁厚,性至孝,闻此消息,心急如焚,欲即刻奔赴郢都,救父于水火。伍子胥则冷静睿智,目光敏锐,一眼识破此乃楚平王与费无忌之阴谋诡计,力劝兄长:“此去郢都,必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吾等不如暂避他国,留得青山在,日后再寻机为父报仇雪恨。” 伍尚仰天长叹,泪流满面:“我岂不知此行凶险万分,但父命难违,君命亦难抗。若能以我之死,换得父亲一线生机,我死亦无憾。弟才高智广,日后定能为父报仇,为兄唯有此愿。” 言罢,伍尚毅然决然地随使者返回郢都。
伍子胥见兄长去意已决,虽痛心疾首,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含泪与兄长相别,随后收拾行囊,踏上逃亡之路。果不其然,伍尚回到郢都后,楚平王旋即下令将伍奢、伍尚父子一同杀害。伍子胥闻此噩耗,悲愤交加,心中复仇之火焰燃烧得愈发炽热。他暗暗发誓,定要让楚平王与费无忌付出惨痛代价,血债血偿。
三、伍子胥的复仇之路
(一)宋国与郑国的流亡
伍子胥与太子建会合后,深知宋国并非久留之地,遂决定前往郑国,寻求新的庇护与支持。郑国乃春秋时期的重要诸侯国,国力较为强盛,且与楚国之间存在着诸多利益纠葛。伍子胥希冀能借助郑国之力,对抗楚国,为父报仇雪恨。
抵达郑国后,郑定公起初对他们颇为礼遇,予以收留。然而,太子建报仇心切,急于求成,竟暗中与晋国勾结,妄图借晋国之力夺取郑国政权,以郑国为基地对抗楚国。但事与愿违,他们的阴谋很快被郑定公察觉。郑定公怒不可遏,当机立断处死了太子建,以绝后患。
伍子胥见势不妙,深知自身处境危险,若继续留在郑国,必将性命不保。于是,他毅然决定带着太子建之子胜逃离郑国,另寻他途。在逃离过程中,伍子胥历经磨难,小心翼翼地躲避着郑国追兵的追捕,一路风餐露宿,饱尝艰辛。他们隐匿于荒郊野外,昼伏夜出,凭借着伍子胥的智谋与果敢,终于成功摆脱了追兵,踏上了前往吴国的征程。
(二)吴国的机遇与崛起
1. 结识公子光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吴国。吴国,地处东南沿海,在当时虽被视为蛮夷之地,然其自寿梦称王以来,在晋国的扶持下,积极学习中原文化与先进技术,国力逐渐强盛,军事力量亦不容小觑,对楚国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伍子胥初到吴国,便敏锐地察觉到吴国宫廷内部的微妙局势。当时,吴王僚在位,然公子光对王位虎视眈眈,心怀不轨。伍子胥在吴国的市井之间,偶然结识了公子光。公子光为人豪爽,有雄才大略,且野心勃勃,对伍子胥的遭遇深表同情。伍子胥亦看出公子光非池中之物,其志在夺取王位,掌控吴国大权。二人相谈甚欢,彼此赏识,伍子胥深感公子光或许能成为自己复仇的有力助力,而公子光亦看重伍子胥的才能与智慧,认为他可助自己成就大业,遂结为知己。
2. 助力公子光夺位
随着交往的日益加深,伍子胥愈发洞悉公子光的心思与抱负。他深知公子光不甘久居人下,一直在暗中谋划夺取王位之事。伍子胥明白,若要实现自己复仇的宏愿,必须借助公子光的力量,助其登上王位,方可掌控吴国的军政大权,进而对楚国发动战争。于是,伍子胥毅然决定为公子光引荐一位勇士 —— 专诸,以助其成就大事。
专诸,吴国堂邑人,屠户出身,生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且为人侠义,有勇有谋,对母亲极为孝顺,是当地有名的孝子与义士。伍子胥在流亡途中偶然结识了专诸,见其身手不凡,胆识过人,又颇具正义感,遂与之结为好友。
公子光得到专诸后,如获至宝,对其礼遇有加,不仅厚待专诸本人,还时常派人送米肉、布帛至其家中,悉心照看慰问其母亲,专诸深受感动,决心以死相报公子光的知遇之恩。
此时,正值楚平王病逝,吴王僚趁机派遣两位公子率军攻打楚国,企图趁楚国国丧之际谋取利益。然楚军早有防备,吴军陷入苦战,无法脱身。吴国国内兵力空虚,防御薄弱,公子光见此天赐良机,认为时机已成熟,遂与伍子胥、专诸密谋策划,决定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
他们精心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公子光了解到吴王僚喜爱吃鱼,于是专诸特意前往太湖边,拜名厨为师,潜心研习烤鱼之术,历经数月,终于练就了一手出神入化的烤鱼手艺,其所烤之鱼美味可口,香气四溢,渐渐声名远扬,亦引起了吴王僚的注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