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心复燃,再启战端
经神鸟庇佑逃过一劫后,燕国迎来了数年的安稳时光。燕王喜在神鸟庙宇的袅袅香火中,似乎渐渐忘却了战争的惨痛,心中的野心却如野草般再次疯狂生长。他望着日益兴盛的神鸟祭拜之风,心想:既有神鸟相助,燕国何不再展宏图,恢复燕昭王时的霸业?
公元前 243 年,赵国传来消息,老将廉颇被赵悼襄王逼走,燕王喜听闻后,心中一动,认为赵国自毁长城,有机可乘。此时,大臣剧辛也进言:“赵国如今良将出走,内部不稳,我军若此时出击,必能大获全胜,一雪前耻。” 燕王喜被说动,不顾上次兵败的教训,再次集结大军,命剧辛为将,挥师南下,攻打赵国。
起初,战事颇为顺利,燕军接连攻克赵国几座小城,燕王喜愈发得意,觉得神鸟定会再次眷顾燕国。然而,他却不知,赵国启用了名将李牧。李牧得知燕军来犯,不慌不忙,制定了诱敌深入之计。
剧辛立功心切,一路猛进,不知不觉陷入了李牧的包围圈。在宜安、肥下一带,赵军如鬼魅般从四面八方涌出,将燕军团团围住。燕军顿时阵脚大乱,剧辛拼死抵抗,却难以挽回败局。最终,剧辛战死沙场,燕军死伤无数,残部狼狈逃回燕国。
此战过后,燕王喜满心期待的神鸟庇佑并未出现。他站在蓟城城头,望着归来的残兵败将,心中满是疑惑与绝望。为何此次神鸟不出手?是燕国的祭品不够丰盛,还是神鸟已抛弃了他?殊不知,神鸟本就因燕王喜的贪婪与贸然兴兵而心生失望,不愿再卷入这无妄的战火之中。燕国经此一役,元气大伤,百姓也对燕王喜的决策怨声载道,燕王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仅要应对赵国可能的报复,还要平息国内的不满情绪,曾经因神鸟带来的那一丝希望曙光,此刻也变得黯淡无光。
五、太子丹谋,刺秦风云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公元前 228 年,秦国铁骑如汹涌浪潮,踏破赵国山河,赵国都城邯郸沦陷,王翦大军陈兵易水河畔,燕国都城蓟城遥遥在望,燕国上下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太子丹早年曾为质于赵、秦两国,在赵国时,与嬴政同为质子,同病相怜,情谊颇深;可到了秦国,嬴政却忘却旧情,对他百般羞辱,太子丹一怒之下,私自逃回燕国,自此对嬴政怀恨在心。如今秦国大军压境,燕国危如累卵,太子丹深知,以燕国之力,正面抗衡秦国无疑是以卵击石。他心急如焚,日夜苦思退敌良策,最终,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在他心中成形 —— 刺杀秦王嬴政,期望以此打乱秦国的征伐步伐,为燕国博得一线生机。
太子丹找到荆轲,言辞恳切地向他诉说燕国的困境与自己的复仇之志:“荆卿,如今秦国虎视眈眈,欲吞我燕国。我与嬴政有旧仇,且燕国百姓无辜,岂能坐以待毙?我欲效仿曹沫,劫持嬴政,逼他退还六国土地;若不成,便杀了他,趁秦国内乱,联合诸侯破秦。此计虽险,却也是燕国唯一的希望,望荆卿能助我一臂之力!” 荆轲本是侠义之士,听了太子丹的肺腑之言,又感其知遇之恩,当下热血上涌,慨然应允。
为了确保刺杀行动万无一失,太子丹为荆轲准备了两件至关重要的 “礼物”。其一,是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樊於期因得罪嬴政,逃至燕国,嬴政对其恨之入骨,悬赏万金求其头颅。荆轲深知樊於期对秦王的重要性,便亲自找到他,说明来意:“将军,如今燕国危在旦夕,欲刺秦王以求生机。秦王对将军恨不能食肉寝皮,若得将军首级,我便能接近秦王,或可成事,望将军成全!” 樊於期本就对秦王满怀怨恨,听闻此言,为报大仇,亦为救燕国,毅然拔剑自刎,献出首级。其二,是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督亢乃燕国膏腴之地,物产丰饶,献上此地地图,以示燕国求和的 “诚意”,方能让荆轲顺利面见秦王。
一切准备就绪,荆轲带着樊於期首级与督亢地图,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刺秦之路。易水河畔,寒风凛冽,太子丹与宾客们身着白衣白帽,前来为荆轲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节拍,引吭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歌声悲壮,直上云霄,众人皆涕泪横流。荆轲目光坚定,转身登车,向着秦国都城咸阳绝尘而去,身后是燕国百姓的期盼与太子丹的殷切目光,而此去刺秦,究竟是改写历史的惊世壮举,还是飞蛾扑火的悲壮之举,唯有那滔滔易水,默默见证着这一切……
六、神鸟警示,无力回天
荆轲刺秦,图穷匕见,却功败垂成,血溅秦宫。秦王嬴政盛怒之下,雷霆大发,即刻增兵伐燕,诏令王翦率虎狼之师,如汹涌怒涛,直扑燕国。秦军士气如虹,所过之处,摧枯拉朽,燕国边境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王翦大军压境,燕国上下一片死寂,人人自危。蓟城之内,风声鹤唳,百姓惶恐不安,街头巷尾弥漫着绝望的气息。燕王喜更是如坠冰窟,六神无主,往昔的雄心壮志早已烟消云散,只余满心的恐惧与懊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