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战神的传奇与神秘 “诅咒”
在历史的长河中,白起宛如一颗璀璨而又带着肃杀之气的星辰,熠熠生辉。他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杰出将领,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成为秦国统一六国进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被后世尊称为 “战神”。据史料记载,他一生历经七十余战,竟无一败绩 ,攻六国城池大小七十余座,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伊阙之战,他以少胜多,大破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令韩魏两国元气大伤,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鄢郢之战,他率军攻入楚国腹地,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华阳之战,再次重创赵魏联军,斩首十三万 ,让赵国与魏国的军事力量遭受沉重打击。而最为着名的长平之战,更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这场战役不仅决定了秦赵两国的命运走向,也深刻影响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长平之战中,白起面对纸上谈兵的赵括,巧妙运用战术,先以佯败诱敌,使赵军脱离既设阵地,而后实施分割包围,一举歼灭赵军四十五万人。这一战役不仅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让白起 “人屠” 之名威震天下。然而,正是这场惨烈的胜利,为他的人生埋下了悲剧的种子,也引发了流传千古的 “白起的诅咒” 之说。那这神秘的诅咒究竟从何而来?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波澜壮阔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探寻白起背后的秘密。
白起的辉煌军事生涯
初露锋芒:伊阙之战
公元前 293 年,伊阙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场决定战国格局走向的大战悄然拉开帷幕。当时,秦国欲东进中原,而韩魏两国为了阻挡秦国的扩张步伐,组成了强大的联军,在伊阙设下防线,企图给秦军迎头痛击。这一战,对于秦国来说,是突破东方防线的关键一战;对于韩魏联军而言,则是扞卫国土、遏制秦国的重要时刻。
秦国派出的主将正是初出茅庐却满怀壮志的白起。面对兵力远超己方的韩魏联军,白起并未有丝毫畏惧与退缩。他深入研究战场形势,敏锐地察觉到韩魏联军看似强大,实则内部矛盾重重。韩国军队虽有精良的装备,但在联军中兵力相对薄弱,韩国主将暴鸢畏惧秦军的强大,一心希望魏国盟军能打头阵,自己则保存实力;而魏国主将公孙喜,虽有一定的军事经验,却也抱着让韩军先消耗秦军力量的想法。两国军队貌合神离,互相推诿,缺乏统一的指挥与协同作战的能力。
白起当机立断,制定了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精妙战术。他先派出一支疑兵,大张旗鼓地在韩军阵前摇旗呐喊,制造出要全力进攻韩军的假象。韩军见状,顿时陷入慌乱,暴鸢误以为遭遇了秦军主力,急忙加强防御,紧闭营门,不敢轻易出战,满心期待着魏军能前来支援。就在韩军被疑兵牵制得无暇他顾之时,白起亲率秦军精锐主力,如同一把利刃,迅速绕道联军后方,直扑魏军。魏军毫无防备,面对如从天而降的秦军,顿时阵脚大乱。在狭窄的伊阙山谷中,魏军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士兵们四处逃窜,公孙喜虽奋力抵抗,却也无法挽回败局,最终战死沙场。
魏军的溃败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让韩军的军心彻底动摇。此时,韩军的侧翼完全暴露在秦军的攻击范围之下,白起乘胜追击,指挥秦军对韩军展开了猛烈的夹击。韩军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彻底崩溃,士兵们纷纷丢盔弃甲,四处奔逃。白起率领秦军一路追杀,将韩魏联军 24 万人几乎全歼,取得了伊阙之战的辉煌胜利。此役过后,韩魏两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组织起有效的力量阻挡秦国东进的步伐,而白起也凭借这一战,在秦国崭露头角,开始受到士兵们的尊敬与崇拜,他的名字也逐渐被六国所熟知,成为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巅峰之战:长平之战
如果说伊阙之战是白起崭露头角的起点,那么长平之战则无疑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战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前 262 年,秦国为了进一步削弱赵国,实现统一六国的战略目标,将兵锋指向了赵国的长平。长平,这个位于赵国边境的战略要地,一时间成为了秦赵两国争夺的焦点。
战争初期,赵国派老将廉颇迎战秦军。廉颇深知秦军士气正盛,且长途奔袭,后勤补给困难,于是采取了坚壁清野、固守不战的策略。他在长平构筑了坚固的防线,深沟高垒,拒不出战,试图以时间拖垮秦军,让秦军因粮草不济而自行退兵。秦军主将王龁多次挑战,赵军都不为所动,双方陷入了长期的对峙局面。这一局面持续了三年之久,期间秦国不断增兵,赵国也在后方全力支援前线,但双方始终未能分出胜负。
然而,长期的战争消耗让赵国的国力逐渐吃不消了。赵国国内粮草供应紧张,士兵们士气也开始有所低落。与此同时,秦国丞相范雎深知廉颇的坚守策略难以破解,于是使出了离间计。他派人携带重金潜入赵国都城邯郸,散布谣言说:“秦军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将,廉颇容易对付,而且他很快就要投降秦军了。” 赵王本来就对廉颇长期坚守不出战的策略感到不满,再加上这些谣言的影响,最终决定临阵换将,用赵括取代廉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