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景龙四年六月的一个深夜,长安城太极宫的寝殿内,烛火被窗外的夜风卷得忽明忽暗,映照在韦后涂满蔻丹的指尖。她正小心翼翼地用银勺将一撮白色粉末倒入中宗李显的汤药中,粉末遇热即化,在琥珀色的药汁里留下转瞬即逝的涟漪。殿外传来更夫 “三更” 的梆子声,沉闷的声响像一块巨石压在人心上,而韦后脸上却没有丝毫波澜,只有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陛下,该喝药了。” 她端着药碗走到床前,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与平日里在朝堂上的凌厉判若两人。病榻上的李显脸色蜡黄,气息微弱,他费力地睁开眼,看着眼前这位陪伴自己历经磨难的皇后,眼中满是依赖。他没有丝毫怀疑,接过药碗一饮而尽,温热的药汁滑过喉咙,却在片刻后化作刺骨的剧痛。李显猛地捂住胸口,手指死死抓着锦被,口中溢出黑血,他难以置信地看着韦后,嘴唇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最终却只能发出模糊的气音,重重倒在枕头上,再也没有了呼吸。
正史记载中,中宗李显驾崩后,韦后迅速封锁消息,秘不发丧,随即任命自己的亲信掌控禁军,意图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而民间流传的野史却藏着更惊悚的细节 —— 据说中宗驾崩前夜,韦后曾与安乐公主在寝殿内密谈至深夜,殿内烛火彻夜未熄,隐约传出 “弑君”“称帝” 的字眼。更有宫人私下议论,当晚看到安乐公主亲手将一只镶嵌着红宝石的金盒递给韦后,盒中装着的正是后来毒死中宗的 “鹤顶红”。这只金盒是安乐公主特意命人打造的,盒身雕刻着凤凰戏牡丹的图案,象征着母女俩对皇权的觊觎,而盒底刻着的 “安乐献母” 四字,成了后世野史中证明她们合谋弑君的 “铁证”。
韦后的发迹之路,本就与大唐的命运紧密交织。据《旧唐书》记载,她出身京兆韦氏,早年嫁给李显为妃,在李显被武则天废黜、流放房州的十五年间,始终陪伴在他身边。那段日子里,李显数次因恐惧而想要自杀,都是韦后劝慰他 “祸福相依,何必如此绝望”,才让他坚持下来。正史中,韦后此时是贤妻的形象,但野史却另有说法 —— 房州的流放生活艰苦,韦后为了生存,曾暗中与当地官员勾结,用李显的贴身玉佩换取粮食和药品。有一次,李显发现玉佩不见,追问之下,韦后竟谎称玉佩被山贼抢走,还声泪俱下地控诉 “若不是为了保全陛下,臣妾怎会如此狼狈”,哄得李显对她更加愧疚,从此对她言听计从。
而安乐公主的出生,更添了几分传奇色彩。据《新唐书》记载,安乐公主生于李显流放途中的马车上,当时李显窘迫到只能用自己的衣服包裹刚出生的女儿,因此给她取名 “裹儿”。但市井间流传的故事却更为离奇:据说安乐公主出生时,天降异象,马车外突然出现一片红光,映得周围的草木都泛着血色。一位路过的老道看到这一幕,断言 “此女日后必祸乱朝纲,血染宫廷”,吓得李显差点将刚出生的女儿丢弃。是韦后死死拦住,还怒斥老道 “妖言惑众”,才保住了安乐公主的性命。后来,韦后掌权后,特意派人寻找这位老道,想要将其灭口,却发现老道早已不知所踪,只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这张纸条被韦后藏在梳妆台的暗格里,成了她日后午夜惊醒的噩梦。
随着李显被召回长安,重新登上皇位,韦后与安乐公主的野心也开始膨胀。正史记载,韦后效仿武则天,干预朝政,重用韦氏族人,甚至与武三思私通,结成政治同盟。而野史中关于她的私生活与权谋手段,更是充满了荒诞与血腥。据说韦后为了巩固权力,在宫中豢养了一批 “死士”,这些人都是从各地挑选来的亡命之徒,被韦后用金银珠宝和高官厚禄收买。每当有官员反对她,这些死士就会在深夜将其暗杀,然后伪造成意外死亡的假象。有一次,宰相魏元忠因弹劾韦后亲信,被韦后记恨。当晚,魏元忠就 “意外” 坠马身亡,而他的府邸被搜查时,竟 “搜出” 了与太子李重俊来往的密信,信中 “密谋造反” 的内容,成了韦后打压太子的借口。后世野史考证,这封密信是韦后命人伪造的,而魏元忠的 “坠马”,正是死士所为。
安乐公主的奢侈与跋扈,更是远超韦后。正史明确记载她 “恃宠而骄,卖官鬻爵”,甚至请求中宗立她为 “皇太女”,想要效仿武则天成为女皇帝。而野史中关于她的记载,更是让人咋舌。据说安乐公主为了建造一座名为 “定昆池” 的园林,强行霸占了长安城南数十里的民田,导致上千户百姓流离失所。这座园林耗费了数百万钱财,里面修建了模仿华山的假山、仿照曲江的池塘,甚至用珍珠镶嵌栏杆,用金线编织帘幕。每当夜幕降临,安乐公主就会在园林中举办宴会,邀请朝中官员饮酒作乐,宴会上的歌舞表演,都是从各地搜罗来的绝色女子,而安乐公主则穿着用孔雀羽毛织成的衣服,坐在高台上,像帝王一样接受众人的朝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