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机发生在一个深夜。温窈负责的新能源项目遭遇了重大挫折,合作方临时变卦,核心数据泄露风险陡增,团队士气低落。她在书房里待到凌晨,面对电脑屏幕上冰冷的失败数据,第一次流露出近乎崩溃的疲惫。沈砚清端着牛奶走进来时,看到她靠在椅背上,闭着眼,肩膀微微颤抖。
他没有出声,只是将牛奶轻轻放在桌上,然后走到她身后,双手按上她的太阳穴,力道适中地揉按起来。温窈身体僵了一下,但没有拒绝。书房里只剩下彼此呼吸和指尖与皮肤摩擦的细微声响。
良久,她低声说,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是不是我太急了?也许该选更稳妥的路。”
沈砚清的动作没有停,声音沉稳:“你选的路没错。挫折是常态。沈氏当年起步,比这更难的坎也迈过不少。”他顿了顿,语气里带上了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骄傲,“而且,我相信你的判断。你比我更清楚技术的瓶颈在哪里。”
温窈睁开眼,透过对面的玻璃窗反射,看着身后男人专注而平静的脸。那一刻,一直紧绷的心防,似乎被这无声的支持撬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她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向后靠了靠,将更多的重量交付在他指尖。
此后,他们之间那种公事公办的氛围悄然融化。她开始会在晚餐时提及团队里有趣的琐事,他会偶尔分享应对老派股东的心得。他们依然很少谈论过去,但当下和未来,正一点点地将两人缠绕得更紧。
真正的考验在一个月后降临。沈氏集团最大的竞争对手——横跨欧亚的“寰宇科技”,突然宣布了一项与温窈团队研究方向高度重合、但技术路径更具突破性的专利发布,并公开质疑沈氏现有技术路线的可行性。消息一出,沈氏股价应声暴跌,董事会内部质疑声四起,矛头直指温窈和她主导的“激进”策略。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几位元老言辞激烈,几乎将项目失利归咎于温窈的个人决策。温窈坐在长桌另一端,背脊挺直,面色冷静地陈述应对方案,但紧握的指节透露出压力。
沈砚清一直沉默地听着,直到一位叔父辈的董事直接将矛头指向温窈的“外行领导内行”,暗示她因私人关系才获得如此大的权柄时,他猛地抬起了手,制止了接下来的发言。
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沈砚清站起身,目光缓缓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最后落在温窈脸上,与她坚定却微带苍白的目光相遇。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和冰冷:
“从温窈接手项目第一天起,她的每一个决策,都经过我的同意,代表我的意志。项目遇到挑战,是商业常态,责任在我,不在她。”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锐利:“至于‘外行’?在座各位,有谁能在三个月内,厘清沈氏七成核心技术家底,并精准指出三个最致命的潜在风险?有谁能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搭建起一支让‘寰宇’都感到威胁的研发团队?”
“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是共同应对挑战的时候。温总监的应对方案,我看过,细节有待完善,但方向是正确的。接下来,集团所有资源,必须无条件向项目倾斜。”
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刚才发难的董事脸上,一字一顿:“谁再有异议,现在就可以退出董事会。”
一番话,斩钉截铁,将温窈彻底护在了身后,也将整个集团的命运,与她捆绑得更深。没有人再敢出声。温窈看着他,胸腔里那股因压力而生的寒意,渐渐被一种更汹涌的、复杂的热流所取代。他不仅在维护她,更是在所有人面前,承认了她的能力和地位。
会议结束后,众人散去。沈砚清走到温窈面前,看着她:“压力很大?”
温窈深吸一口气,迎上他的目光,眼中重新燃起战斗的火焰:“还好。‘寰宇’的专利有漏洞,他们的催化剂稳定性不足。我们有机会。”
“需要我做什么?”他问。
“帮我约见中科院材料所的陈院士,他的团队可能有我们需要的底层理论支持。另外,”她微微抿唇,“可能需要动用一些……非常规的海外信息渠道,查清‘寰宇’专利的原始数据来源。”
“没问题。”沈砚清毫不犹豫地应下,“我来安排。”
并肩作战的感觉,比任何温言软语都更能拉近距离。接下来的几周,两人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个在台前整合技术、稳定军心,一个在幕后调动人脉、扫清障碍。小院的书房常常亮灯至深夜,两人对着数据模型和谈判策略反复推演,争论、妥协、再达成一致。有时为了一个技术细节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又会因一个突破性的想法相视而笑。在那段高度紧张的日子里,过往的恩怨似乎被暂时搁置,一种基于绝对信任和共同目标的奇特默契,在一次次并肩中淬炼得愈发坚固。
最终,温窈团队在沈砚清全力支持下,成功找到了技术突破口,不仅绕开了“寰宇”的专利壁垒,还开发出性能更优的替代方案。消息公布当天,沈氏股价强势反弹,之前所有的质疑烟消云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青梅煮酒,沈先生请接招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青梅煮酒,沈先生请接招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