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肯森将军站在前沿观察所里,雨水顺着他的斗篷帽檐滴落。他举着望远镜,镜片上沾着细密的水珠。
望远镜里,是俄军绵延起伏的堑壕阵地,在雨雾中显得模糊而沉寂。按照皇帝陛下那近乎“神谕”般的指令,他集结了第11集团军(德)和第4集团军(奥)最精锐的力量,秘密地将超过一千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其中许多是克虏伯最新生产的重炮)部署在了一个极其狭窄的突破正面上,矛头直指俄军第3集团军和邻近部队的结合部——那片被皇帝陛下称为“腐烂木头”的区域。
雨,还在下,土地在雨水的浸润下,表层变得松软泥泞,但马肯森知道,正如皇帝所“预言”的那样,下层的土壤正在变得坚实。
雨水冲刷着俄军匆忙构筑的土木工事,让它们变得更加脆弱。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空气仿佛凝固了,充满了大战前令人窒息的张力。
“将军,” 参谋官低声报告,“所有炮兵阵地准备完毕,观测气球已升空,突击部队已进入攻击出发阵地,气象部门报告,雨势将在半小时后明显减弱。”
马肯森放下望远镜,布满风霜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底深处燃烧着炽热的火焰。
皇帝的“神启”精准地预判了天气和敌情,情报也证实了俄军在那个结合部的防御确实相对薄弱,指挥混乱。
但战场瞬息万变,任何预言都无法保证胜利,他将赌上的,是数万德奥将士的生命,也是皇帝陛下刚刚建立的、如履薄冰的威望。
“传令各炮兵群,” 马肯森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如同即将出鞘的利刃,“目标:俄军第一、第二道堑壕及后方预备队集结区域。”
“炮火准备,一小时,火力要猛!要密!要像铁锤一样,把他们的骨头砸碎!”
他顿了顿,抬头望了一眼灰蒙蒙的天空,“炮击结束后,待雨势稍歇,步兵突击队立刻发起冲锋!告诉小伙子们,皇帝陛下在柏林看着我们!胜利属于德意志!属于奥匈!”
“是!将军!”
命令迅速通过电话线和传令兵传遍整个战线。时间,指向了1915年5月2日清晨。
突然!
“呜——呜——呜——”
凄厉而尖锐的炮击警报声划破了雨幕下的死寂!紧接着,是大地深处传来的、令人心悸的沉闷轰鸣!
轰!轰!轰!轰!轰!轰!轰!
如同沉睡的火山猛然爆发!又如同万千雷霆在同一瞬间炸响!一千多门火炮同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咆哮!
从75毫米野战炮到210毫米重型榴弹炮,从克虏伯的钢铁巨兽到斯柯达的怒吼,无数道炽热的火舌撕裂了灰暗的雨幕,将致命的钢铁风暴倾泻向预定的目标区域!
刹那间,俄军阵地被一片连绵不绝、地动山摇的爆炸火光和冲天而起的浓密黑烟所覆盖!泥土、碎石、木屑、残破的肢体被狂暴的气浪抛向高空!
整个大地都在疯狂地颤抖、呻吟!炮弹如同冰雹般密集地落下,爆炸的火光连成一片燃烧的死亡地毯,吞噬着视线所及的一切!
铁丝网被撕碎,土木掩体被掀翻,机枪巢被炸上了天!俄军士兵惊恐的惨叫声被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彻底淹没。
马肯森在观察所里感受着脚下大地的剧烈震颤,爆炸的闪光映亮了他冷峻的脸庞。炮击的猛烈程度和精准度,远超以往任何一次战役。
这得益于皇帝陛下对后勤和军工生产的“特殊关注”,也得益于战前对俄军阵地极其细致的空中侦察和炮兵观测。
炮火如同犁地一般,反复地、一遍又一遍地蹂躏着那片狭窄的突破区域。
一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当炮声渐渐稀疏、最终停歇时,战场上出现了短暂的、诡异的死寂。
只有炮弹引燃的草木在雨中燃烧发出的噼啪声,以及伤者微弱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哀嚎。
雨,果然如气象预报般,明显变小了,只剩下细密的雨丝。
马肯森猛地抽出指挥刀,刀锋在昏暗的天光下闪过一道寒芒,他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了石破天惊的怒吼:
“突击队——前进!!!”
“前进!!!”
“为了皇帝!为了帝国!前进!!!”
嘹亮的冲锋号响彻云霄!无数穿着灰色军装、头戴M1916式钢盔(得益于皇帝对士兵防护的强调而提前少量装备)的德奥步兵。
如同决堤的灰色潮水,跃出己方战壕,端着上了刺刀的毛瑟步枪,在军官和士官的带领下,义无反顾地扑向那片被炮火反复蹂躏、如同月球表面般布满巨大弹坑和残骸的死亡地带!
他们的脚下是泥泞和血肉混合的烂泥,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血腥和焦糊味。幸存的俄军士兵从被炸塌的掩体废墟中挣扎着爬出来,试图组织起零星的抵抗。机枪的嘶鸣和步枪的射击声再次响起,不断有冲锋的士兵中弹倒下。
但德奥联军的进攻浪潮并未停歇!炮兵的徐进弹幕如同移动的钢铁墙壁,紧随着步兵的脚步,持续压制着俄军纵深阵地。新装备的少量MP18冲锋枪(原型试验品)在近战中爆发出恐怖的压制火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帝国再临:我的1915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帝国再临:我的1915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