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4月,春天的气息挣扎着试图重返欧洲大陆,嫩绿的新芽从饱受炮火摧残的土地中顽强钻出,却难以驱散弥漫在空气中的浓重阴霾。
在匈牙利东部,特兰西瓦尼亚边缘泥泞不堪的前线指挥所里,气氛比室外的倒春寒还要冰冷。
接替了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指挥权的两位新锐军官——瓦尔特·莫德尔中校与弗里德里希·保卢斯上尉,正围绕着一张铺满地图的桌子激烈争执。
潮湿的空气里混杂着烟草、汗水和泥土的味道,无线电断断续续的噪音更添烦躁。
争执的焦点在于如何彻底粉碎罗马尼亚军队在喀尔巴阡山前缘最后,也是最顽强的抵抗。
罗马尼亚人利用复杂山地和经营已久的防御工事,试图拖延德奥匈联军的推进速度。
保卢斯上尉,这位来自总参谋部、以思维缜密、计划周详着称的军官,用手指沿着地图上标注的敌军防线缓缓移动,语气谨慎而坚定:
“莫德尔中校,我必须再次强调我的观点。敌军第5步兵师和第7山地旅虽然士气受损,但建制尚存,他们控制着通往特兰西瓦尼亚腹地的三个关键山口,形成了相互支援的犄角之势。此地地形复杂,不利于我装甲部队展开。”
他拿起一份情报汇总:“根据空中侦察和审讯战俘的情报,敌人在此至少部署了四十门野战炮和大量机枪巢。我坚持认为,我们应当采取‘ 系统性’的‘步步为营’战术。首先,集中所有炮兵,包括新抵达的150毫米榴弹炮营,进行为期三天的火力准备,精确摧毁已知的敌军火力点和指挥所。”
“同时,派出小股精锐部队渗透,切断其通往山后的补给线,待敌军物资耗尽,士气进一步瓦解,我们再以步兵为主,在徐进弹幕掩护下,逐个拔除据点。”
“贸然投入宝贵的装甲部队进行突击,极有可能陷入代价高昂的山地消耗战,甚至可能被反坦克火力伏击,得不偿失。”
他的分析条理清晰,引用了大量数据和条令,体现了典型的参谋思维。
莫德尔中校,脸上带着前线指挥官特有的风霜与不耐,听着保卢斯的分析,眉头越皱越紧。
他不耐烦地用红蓝铅笔重重地敲打着地图上罗马尼亚军两个师的结合部——一片被称为“狼谷”的相对平缓地带,这里被认为是敌军防线的薄弱点,但也可能是陷阱。
“保卢斯上尉!战争不是在地图上用尺规绘画,也不是在参谋部里做算术题!”
莫德尔的声音粗粝而充满压迫感,“敌人现在是什么状态?是惊弓之鸟!他们在布达佩斯城下已经流够了血,现在不过是凭借山地苟延残喘!你看到的是他们还有四十门炮,我看到的是他们指挥官眼神里的恐慌!你听到的是机枪巢的数量,我听到的是他们士兵靴底磨破、饥肠辘辘的声音!”
他猛地站直身体,目光锐利地扫过在场的其他参谋军官,最后定格在保卢斯脸上:
“等待?三天炮火准备?然后再花一个星期去慢慢切割?我告诉你,保卢斯,敌人需要喘息之机,英国人、美国人,甚至可能还有躲在西伯利亚的布尔什维克,都需要这个时间把更多的武器和‘顾问’塞到罗马尼亚人手里!我们要做的就是现在!立刻!用最快的速度,一拳打断他们的脊梁骨!”
他俯身在地图上,用铅笔狠狠划出一条粗壮的箭头,直插“狼谷”:
“我主张,立刻集中第7装甲团所有可用的鬣狗、野狼坦克,配属第23掷弹兵团‘黑鹰’团的全部风暴突击队,组成‘莫德尔战斗群’。”
“游隼和金雕中队必须全程待命!我们不需要漫长的炮火准备,只需要十五分钟的急促射,压制敌军前沿!然后,装甲矛头就从这里,像军刀一样插进去!不管两侧山头的敌人,直扑他们的师指挥部和辎重堆放地!一旦指挥中枢被打掉,后勤被截断,两侧山头的敌人自然崩溃!速度!压力!这才是决胜的关键!”
两人在指挥所里争得面红耳赤,参谋们都屏息凝神,不敢插话。保卢斯扶了扶眼镜,试图再次引用《部队指挥》条令中的章节来反驳莫德尔的“冒险”:“中校,条令明确规定,在山地作战中…”
就在这时,一名浑身泥泞的通讯兵冲了进来,将一份紧急电报交给了情报官。情报官迅速阅读后,脸色一变,立刻报告:
“中校!上尉!刚收到前线侦察队和空中侦察确认的情报!罗马尼亚第3步兵师的一个团,正在利用夜色和晨雾掩护,向‘狼谷’侧翼的135高地秘密机动!他们似乎察觉了我们的意图,正在试图加固那个薄弱环节!”
指挥所内瞬间一片寂静,保卢斯之前基于相对静态情报制定的“步步为营”计划,其基础瞬间动摇了。
他的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意识到自己的谨慎和按部就班,差点给了敌人巩固防线、让突击部队撞上铁板的机会。他错过了战机窗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帝国再临:我的1915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帝国再临:我的1915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