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周,时间仿佛被投入了粘稠的缓冲液,缓慢而规律地向前流淌。李豫强迫自己回归到一种近乎刻板的“普通学生”生活中。
杨知远教授那番关于“高维污染”和“时间线碎片”的结论,像一块冰冷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再次主动进行“裂隙观测”的冲动,被他用强大的意志力死死摁住。那不仅仅是疯狂的风险,更可能是一次对自身存在根基的不可逆侵蚀。
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依赖凯特琳提供的神经兴奋剂。冰冷的药液滑进胃袋,将生理性的疲惫强行驱散,大脑在绝对理性的状态下高效运转,疯狂吞噬着那些艰深的前沿知识。代价是情感的进一步剥离,以及眼底深处那挥之不去的、非人的清明。他像一个上紧了发条的精密仪器,在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间精准移动,唯有在偶尔的间隙,会想起林依的思念,那是他维系人性的唯一暖源。
霍华德事件并未引起表面上的任何动静。但为了规避风险,他和简妮心照不宣地减少了前往实验室的次数。除了杨知远教授定期召集的课题组研讨会,他们几乎不再踏足那栋充斥着臭氧与危险气息的建筑。
研讨会的气氛,一次比一次微妙。
第一次集会时,李豫就凭借着他那在对环境细节近乎变态的敏锐,察觉到了一丝异样。人数不对。他脑海中如同自带一个动态名册,迅速比对了一下到场的人员。少了一个。那个总是坐在角落、戴着厚重眼镜、对谁都唯唯诺诺的男生不见了。
当时,杨教授正就某个小组提交的能量谐振数据分析进行点评,语气一如既往的冷硬。一个女生,似乎是缺席者的同组搭档,怯生生地举手,替那个男生请假,理由是“突发性基因排异反应,需要紧急医疗介入”。
理由合情合理。在这个基因改造如同穿衣吃饭的时代,排异反应虽不常见,但也绝非奇闻。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包括那几个明显是公司背景的小团体,都只是漠然地听着,注意力很快重新回到了教授的分析上。天空城的残酷生存法则在这里同样适用——没人会过多关心一个“弱者”的意外。
李豫垂下眼睑,专注于自己终端上记录的要点,仿佛全然没有在意这个小插曲。但内心深处,那根始终紧绷的弦,被轻轻拨动了一下。
一周后的第二次研讨会,同样的情况再次上演。
这次缺席的是另一个小组的成员,一个平时颇为活跃、喜欢在讨论中引经据典的男生。请假的是他小组的负责人,理由是暂时不在地球,前往天空城处理家庭矛盾。
“突发状况”、“家庭矛盾”……这些词汇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借口,透着一种程式化的敷衍。
李豫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缓缓扫过在场每一个人的脸。他看到了一些人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疑虑,但更多的是一种事不关己的冷漠,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那两个请假者所属的小组,其成员在后续的讨论中,明显变得沉默了许多,仿佛生怕引起任何多余的关注。
两次集会,每次都刚好少一个人。
理由正当,无懈可击。
但,太巧了。
巧合,在李豫的经验里,往往是阴谋惯用的伪装。
是霍华德背后的巴伦家族?他们真的有胆量把事情闹大,敢通过这种方式威胁联合大学的知名教授?不像。霍华德本人就是个蠢货,但他的家族不至于如此不智,在联合大学的地盘上,同时动几个背景可能同样复杂的学生,这无异于玩火。
那么,是加拉哈德?这位德文希尔家的少爷,手段显然比霍华德高明得多。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点点削弱课题组的力量,制造恐慌气氛,同时将自己完美地隐藏在幕后?这很符合他那种阴险而掌控欲极强的风格。但是,为什么目标不是直接针对自己?是觉得用这种方式施加心理压力更有效?还是……另有图谋?
解散的铃声响起,众人如同退潮般默默离开实验室。李豫和简妮走在最后,刻意与前面的人群拉开距离。
“荷鲁斯那边,有回应吗?”李豫的声音压得很低,确保只有身边的金发“助手”能听见。他指的是关于霍华德事件以及后续人员异常消失的汇报。
简妮微微摇头,脸上依旧是那副无可挑剔的、略带疏离的礼貌表情,但蓝色的眼眸深处,也闪过一丝凝重。“没有。信息显示已送达,但荷鲁斯先生没有给予任何直接指示或评论。”
李豫的心缓缓下沉。
荷鲁斯不可能忽略这种级别的信息。唯一的解释是,他选择了袖手旁观。
是不打算出手,认为这是李豫必须独自面对的考验?还是他乐见其成,想借此机会进一步观察李豫在压力下的反应和潜力?亦或是……连荷鲁斯,也对目前联合大学内暗流的性质感到忌惮,不愿意轻易下场?
无论是哪种可能,都意味着他此刻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赛博朋克世界当保安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在赛博朋克世界当保安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