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心里一紧——陈立夫还是没死心,想把CC系的人安插进扩编部队。他看了眼何应钦,见何应钦没说话,便笑着接过名单:“多谢立夫先生关心。不过扩编部队的军官选拔有严格的流程,得经过军事考核和实战测试,要是这些人能通过考核,学生肯定欢迎他们加入。”
他顿了顿,翻了翻名单,指着其中一个名字说:“比如这位李默涵,黄埔六期毕业,之前在中央军校当教官,理论水平不错,但没打过仗。学生建议让他先去36师的教导营当副营长,跟着老兵练练实战,要是表现好,再提拔也不迟。”
陈立夫没想到宋希濂会这么说——既给了他面子,又没让他的人直接当高官,还显得很合理。他愣了愣,随即笑道:“荫国考虑得真周到,就按你说的办。要是这些人表现不好,你尽管跟我说,我绝不护短。”
何应钦在一旁打圆场:“立夫兄,荫国说得对,军官还是得从实战里练出来。咱们扩编部队是为了抗日,不是为了安排人,得把好关才行。”
陈立夫点点头,没再多说,转身离开了办公室。宋希濂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松了口气——这次算是又应付过去了,只是CC系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以后还得小心应对。
“好了,扩编的细节差不多就这样了。”何应钦收起文件,看着宋希濂,“你下周把详细的扩编计划报给军政部,我会跟委员长汇报。还有,别忘了跟苏联那边对接,要是援助物资出了问题,及时跟我联系。”
“是!学生记住了。”宋希濂立正敬礼,转身走出办公室。
刚走出军政部,宋希濂就掏出怀表,按了下暗扣——系统提示音立刻响起:
【叮!支线任务“保障四支部队扩编后勤供应”进度更新:经费落实(100万大洋),装备分配方案确定,任务进度30%。】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应对陈立夫的军官推荐,维护部队指挥权,奖励积分,“军官考核标准”手册一份。】
宋希濂收起怀表,拿出手机(系统伪装的军用电话机),拨通了周明远的电话:“明远,你现在去镇江码头,德制150mm榴弹炮团今天下午到,你负责接收——记住,按之前说好的,伪装成‘德国克虏伯公司援助部队’,士兵的身份档案都在公文包里,别出岔子。”
“是,师长!我这就去!”电话那头传来周明远的声音,带着几分兴奋。
挂了电话,宋希濂又拨通了邱维达的电话:“墨三,你那边情况怎么样?87师、88师和教导总队的扩编进展顺利吗?”
“荫国,你可算打电话来了。”邱维达的声音有些急促,“87师那边,王敬久说粮食不够,士兵们已经开始吃杂粮了;88师的孙元良又来要迫击炮,说之前答应他的迫击炮营还没到位;教导总队的桂永清更过分,说要优先配备德制装甲车,不然就不配合扩编。”
宋希濂皱了皱眉:“王敬久那边,你让他先从上海的粮库调一批粮食,我已经跟何应钦说好了,下周就会有粮食运过去;孙元良的迫击炮营,苏制迫击炮营明天到,你让他派人参军接收;桂永清那边,你跟他说,委员长已经同意给教导总队配6辆德制装甲车,下个月就到,让他别着急。”
“好,我这就跟他们说。”邱维达松了口气,“对了,还有个事——日军华北驻屯军昨天在丰台搞了次大规模演习,田代皖一郎还去视察了,看样子是在针对咱们的扩编。”
“我知道了。”宋希濂的语气沉了下来,“你让各部队加强戒备,尤其是靠近华北的部队,多派侦察兵,有情况及时汇报。另外,让36师的教导营加快训练,月底前要形成战斗力。”
挂了电话,宋希濂坐进车里,对司机说:“去上海汇丰银行,我要跟陈嘉庚先生的代表见面,确认华侨捐款的使用细节。”
汽车驶离军政部,朝着上海方向驶去。路上,宋希濂看着窗外的田野,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步骤:
确认华侨捐款的使用,确保粮食和被服的采购;
跟进苏联援助物资的运输,下个月按时接收;
督促各部队加快扩编,尤其是预备团的训练;
还有,上海的防御工事得抓紧修,不能让日军察觉。
与此同时,镇江码头。
周明远站在码头的栈桥上,看着远处驶来的德国货轮“汉堡号”,心里既兴奋又紧张。货轮的甲板上,12门德制150mm榴弹炮被帆布盖着,十几个穿着德国军装的士兵(系统生成的部队)站在甲板上,眼神锐利,动作整齐。
“周副官,货轮到了!”旁边的卫兵喊道。
周明远深吸一口气,拿出公文包里的“德国克虏伯公司援助函”和士兵身份档案,走上前迎接货轮上的德国代表(系统伪装的商人):“您好,我是国民革命军第36师副官周明远,奉命前来接收贵公司援助的榴弹炮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