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四月初十,南京汤山36师重炮训练场。
正午的阳光有些刺眼,7门德制150mm榴弹炮正沿着临时开辟的土路缓缓移动——这是重炮营本月的第三次机动训练,目标是在两小时内完成“阵地转移-炮位架设-实弹射击”的全流程,模拟实战中“打了就跑”的战术。
陈铭站在指挥车上,手里拿着对讲机,不时对着话筒喊出指令:“二连注意!前方路段有坑洼,减速通过,别磕到炮架!”“三连加快速度!距离预定阵地还有三公里,必须在半小时内到位!”
他身边的副营长张磊拿着地图,眉头微微皱着:“营长,刚才侦查兵回报,前面两公里处有片树林,正好能隐蔽炮群,但树林里的小路太窄,榴弹炮进去得小心剐蹭。”
陈铭探头看了眼窗外,远处的树林郁郁葱葱,确实是个隐蔽的好地方:“没事,让工兵连先去清障,把小路拓宽半米,咱们的炮能过去。实战中哪有那么多平坦路?早练就早适应。”
就在重炮营朝着树林推进时,训练场另一侧的空地上,华侨突击连的士兵们正忙着搬运弹药箱。陈阿福扛着一个装满机枪子弹的木箱,脚步有些踉跄——这箱子至少有三十斤重,他已经扛着跑了两趟了。
“阿福,撑不住就歇会儿!”老兵王大壮走过来,接过他手里的箱子,“跟你说过多少次,扛重东西要腰用劲,别光靠胳膊,不然练坏了身子,还怎么杀鬼子?”
陈阿福抹了把汗,喘着气说:“大壮哥,我没事。师座说重炮营的机动训练需要咱们配合,咱们得快点把弹药运到预定阵地,不能拖后腿。”
王大壮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有股劲!走,哥陪你再跑一趟,这次教你怎么省劲。”
两人扛着弹药箱往树林走,沿途能看到工兵连的士兵们正拿着铁锹拓宽小路,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却没人叫苦——所有人都知道,这训练不是瞎折腾,是为了真刀真枪跟鬼子打的时候,能多一分胜算。
【叮!宿主麾下重炮营完成机动训练全流程,部队协同能力提升,奖励积分8000,重型牵引车5辆(已合理化伪装为“华侨捐赠工程车辆”),“野外炮位快速构筑手册”10本。】
淡蓝色的光幕在宋希濂眼前闪过——他正站在训练场的高台上,用望远镜观察着重炮营的动作。看到重型牵引车的奖励提示,他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之前的榴弹炮全靠马拉,遇到复杂地形就容易误事,有了牵引车,机动速度至少能提高三成。
“师座,邱参谋长来了,说有急事找您。”周明远快步走上高台,手里拿着一份电报。
宋希濂放下望远镜,接过电报——是上海后勤处发来的,说华侨捐赠的第二批粮食和药品已经运到吴淞口码头,但码头附近最近总有不明身份的人徘徊,疑似日军间谍在侦查粮道。
“又是小鬼子的鬼把戏。”宋希濂皱了皱眉,“他们在南京的情报网被端了,就跑到上海盯着咱们的粮道,想断咱们的补给线。”
邱维达这时也走上高台,手里拿着一份粮道防御计划:“荫国,我已经跟孙元良联系过了,他同意派一个连的兵力去码头巡逻,另外,咱们的侦察连也可以派两个班过去,化装成搬运工,盯着那些可疑人员。”
宋希濂点点头,接过防御计划看了看:“行,就按你说的办。让侦察连的小李带队去,他在上海待过,熟悉地形。另外,跟码头的负责人说,让他们把粮食和药品尽快转运到后方仓库,别在码头停留太久,免得夜长梦多。”
“我这就去安排。”邱维达转身要走,又被宋希濂叫住。
“对了,”宋希濂补充道,“让后勤处给运输队配几挺轻机枪,万一遇到小鬼子的偷袭,也好有个还手的能力。”
当天下午,上海吴淞口码头。
小李带着两个班的侦察兵,穿着粗布短打,化装成搬运工,混在码头的工人里。他手里拿着一个扁担,看似在整理绳子,眼睛却死死盯着码头角落的几个男人——那几个人穿着体面,却不干活,只是来回踱步,时不时往粮食仓库的方向瞟。
“头,那几个肯定有问题。”身边的侦察兵小吴压低声音说,“我刚才看到他们偷偷拍仓库的照片,还用日语交流。”
小李没说话,只是悄悄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巧的本子,记下那几个人的外貌特征:“别打草惊蛇,咱们先跟着他们,看看他们跟谁接头,把人一网打尽。”
傍晚时分,那几个男人果然离开了码头,朝着市区的方向走去。小李带着侦察兵悄悄跟上,穿过几条小巷后,那几个人走进了一家挂着“东洋料理”招牌的小店。
“小吴,你去通知孙师长派来的巡逻连,让他们包围这家店。”小李对小吴说,“我带着其他人在门口盯着,别让他们跑了。”
小吴点点头,快步跑向码头。没过多久,一个连的士兵就赶到了,悄悄把料理店包围起来。小李使了个眼色,几个侦察兵踹开大门,冲了进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