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五月廿二,南京汤山36师训练场。
一阵尖锐的“毒气警报”声突然划破上午的宁静,士兵们瞬间绷紧神经——这是本月第三次防毒演练,模拟日军使用化学武器后的应急处置,所有人都要在三分钟内戴好防毒面具,完成阵地转移。
陈阿福手忙脚乱地从背包里掏防毒面具,手指却被面具带子缠住,眼看身边的王大壮已经戴好面具、猫着腰往掩体跑,他急得额头冒汗。“阿福!别慌!先解带子再套头!”王大壮回头喊了一声,声音透过面具传出来,带着几分闷响。
陈阿福深吸一口气,扯开缠在一起的带子,总算把面具套在头上。可刚跑两步,就觉得呼吸困难——面具的滤毒罐没拧紧,漏进了“毒气”(演练用的烟雾弹)。他忍不住咳嗽起来,被负责考核的李默涵抓了个正着。
“出列!”李默涵的声音带着严厉,“防毒面具都戴不好,真要是鬼子放毒气,你这条命早就没了!晚上加练一小时,把面具拆装练到闭着眼都能做好!”
陈阿福红着脸站到队伍旁,看着其他士兵有序转移到备用阵地,心里又愧疚又着急——他知道,演练里的失误只是扣分,真到战场上,就是生死之别。
不远处的观摩台上,宋希濂把这一幕看在眼里,眉头微微皱起。邱维达站在他身边,手里拿着演练记录:“师座,刚才抽查了三个连,有近一成士兵出现面具佩戴不熟练、滤毒罐松动的问题,还有两个兵因为慌乱摔了武器,看来防毒训练还得加强。”
“不仅要加强,还要变个法子练。”宋希濂放下望远镜,“让李默涵把拆装面具、快速转移的动作编成口诀,教给士兵们;另外,下次演练搞突然袭击,不提前通知时间,让他们时刻保持警惕——鬼子不会等咱们准备好再放毒气。”
【叮!宿主发现防毒训练短板并制定改进方案,触发奖励:积分,滤毒罐备用配件2000套(已合理化伪装为“防毒面具配套补给”),“化学武器应急处置流程图”50张。】
淡蓝色的光幕闪过,宋希濂心里稍定。配件和流程图能帮士兵们更快掌握要领,可真正的警惕性,还得靠一次次实战化演练磨出来。
就在这时,周明远拿着一份电报快步跑来,脸色比平时更凝重:“师座,北平李参谋发来密报,日军第5师团主力已经秘密进驻丰台,还从东北调来了一个骑兵联队,现在宛平城周边的日军总兵力超过两万人,比之前多了近一倍!何基沣旅长说,日军最近频繁夜间演习,枪声离城墙越来越近,怕是要动手了。”
宋希濂接过电报,指尖在“两万人”“骑兵联队”上反复划过——日军的增兵速度远超预期,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威慑,而是开战前的最后部署。他立刻对周明远说:“给李参谋回电,让他协助何基沣在宛平城外增设观察哨,每小时汇报一次日军动向;另外,让护送‘铁拳’的张勇排留下,编入29军的反坦克小队,帮他们熟悉武器操作。”
“是!”周明远刚要转身,又被宋希濂叫住,“再给军政部发报,强调华北局势已经到了临界点,请求委员长尽快下定决心,增派中央军北上——再等下去,平津就真的守不住了!”
邱维达看着宋希濂紧绷的侧脸,低声劝道:“荫国,你也别太急。委员长那边或许有他的考量,现在华东的防御刚有起色,要是分兵北上,上海这边的压力会更大。”
“我知道。”宋希濂叹了口气,“可华北是门户,平津丢了,日军就能顺着平汉线南下,到时候南京、上海腹背受敌,更难守。咱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把能支援的都送过去,让29军多撑一会儿,等咱们这边准备得更充分些。”
当天下午,36师参谋处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应对华北局势的预案。宋希濂坐在主位上,面前摊着华北地图:“一旦七七事变爆发,咱们36师要在48小时内完成集结,从津浦线北上支援;重炮营提前拆解武器,用火车运输,确保能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后勤处现在就开始打包粮食、弹药,每辆运输车都配好路线图,随时能出发。”
“师座,要是日军在咱们北上时,从上海动手怎么办?”一营营长李楚瀛问道。
“这就是我要跟孙元良、王敬久沟通的。”宋希濂指着上海的位置,“咱们北上后,87师和88师要承担起华东的防御重任,教导总队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两地。我会尽快跟他们开会,敲定协同方案。”
会议结束后,宋希濂立刻给孙元良、王敬久发去电报,约定三天后在南京召开防御协同会议。孙元良很快回电,说上海日军最近也有异动——海军陆战队的巡逻频率增加,吴淞口外的军舰多了两艘,看样子是在盯着华东的动静。
“果然是两面牵制。”宋希濂把电报递给邱维达,“小鬼子想让咱们顾此失彼,咱们偏要做好两手准备。让重炮营加快新炮弹的试射,争取下周完成校准;华侨突击连的巷战训练也别停,上海多的是高楼窄巷,早练就早占优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