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十五日,上海闸北街巷。
天刚蒙蒙亮,石板路上就挤满了转移的百姓。老人拄着拐杖,孩子被父母抱在怀里,手里攥着简单的行李——大多是几件换洗衣物和装着干粮的布包。88师的士兵们分散在街巷两侧,有的搀扶着老人,有的帮百姓扛着行李,嘴里不停喊着:“大家别挤!按路线走!前面就是临时避难所,安全得很!”
陈阿福和王大壮负责护送巷尾的几户人家。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抱着一个旧木盒,迟迟不肯挪动脚步,嘴里念叨着:“这是我老头子留下的念想,我不能丢……我家就在这儿,我不走……”
王大壮蹲下身,尽量让语气温和:“大娘,您听我说,鬼子的飞机今天要炸这儿,留着房子也会被炸塌,您跟我们走,等打跑了鬼子,咱们再回来修房子,好不好?”
陈阿福也凑过来,指着远处的临时避难所方向:“大娘,避难所里有热粥,还有医生,您的木盒我们帮您看好,绝不让它丢了。您要是不走,一会儿飞机来了,多危险啊!”
老奶奶看着两人真诚的眼神,又摸了摸怀里的木盒,终于点了点头:“好……好,我跟你们走,你们可别弄丢了我老头子的东西。”
“您放心!”陈阿福接过老奶奶手里的包袱,王大壮搀扶着她,慢慢汇入转移的人流。街巷两旁的店铺大多关着门,有的门板上还贴着“抗日救国”的标语,偶尔能看到几个店主站在门口,帮着士兵们引导百姓,眼里满是不舍,却还是对着百姓喊:“快走吧!等鬼子走了,咱们再回来做生意!”
此时的闸北临时指挥部里,孙元良正对着地图,和参谋们讨论转移路线。桌上的搪瓷缸里,茶水已经凉透,他却没顾上喝一口。“城西的避难所还能容纳两千人,让那边的士兵加快速度,把巷子里的百姓都转移过去!”他指着地图上的“闸北公园”位置,“让医护队在避难所门口设临时救护点,要是有老人孩子走不动了,立刻用担架抬过去!”
“师长,咱们的兵力不够了!”一个参谋皱着眉说,“既要护送百姓,又要在街巷里架设高射机枪,现在每个班只能抽出两个人来,再这样下去,恐怕撑不住。”
孙元良刚想说话,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是王敬久派来的援兵,带着一个连的兵力和五挺重机枪。“孙师长,王师长让我们来帮你!”带队的连长敬礼道,“这些重机枪架在街巷的制高点,能覆盖整个闸北上空,鬼子的飞机敢来,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孙元良松了口气,拍了拍连长的肩膀:“太好了!你们来得正好!快,把重机枪架在那边的钟楼和屋顶上,注意伪装,别让鬼子的侦察机发现!”
与此同时,真如高地的宋希濂也在紧张地协调着。他手里的便携式无线电几乎没放下过,一会儿询问闸北的转移进度,一会儿叮嘱江湾的高射炮阵地做好准备。“荫国,教导总队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苏州了!”邱维达拿着一份电报跑过来,脸上带着喜色,“桂永清说,他们带来了十门迫击炮和三个连的兵力,随时可以支援咱们!”
“好!”宋希濂眼前一亮,“让他们先去南市支援,那边的百姓转移还没完成,需要兵力护送。另外,让他们把迫击炮架在南市的城墙上,配合咱们的高射机枪,形成防空网!”
上午八点,百姓转移工作接近尾声。闸北、南市的大部分百姓都被送到了后方的临时避难所,只剩下少数还在收拾行李的人家。陈阿福和王大壮刚把最后一户人家送到避难所,就听到远处传来飞机的引擎声——日军的空袭来了!
“快!进防空洞!”陈阿福大喊一声,拉着身边的一个孩子就往避难所旁边的防空洞跑。王大壮则扶着刚才的老奶奶,快步跟了进去。防空洞里挤满了百姓,有的孩子吓得哭了起来,母亲们赶紧捂住孩子的嘴,生怕引来日军的注意。
此时的闸北上空,二十架日军九六式舰载机分成两队,一队朝着街巷俯冲,一队朝着高射机枪阵地飞去。钟楼顶上的重机枪手李大海早已做好准备,看到飞机俯冲下来,立刻扣动扳机:“哒哒哒!”子弹朝着飞机的机翼飞去,一架飞机的引擎被击中,冒出黑烟,摇摇晃晃地坠落在空地上。
“好!打得好!”防空洞里的百姓忍不住欢呼起来,刚才还在哭的孩子也停止了哭泣,睁大眼睛看着外面的战斗。
南市的城墙上,教导总队的迫击炮也开始反击。炮弹朝着飞机的飞行路线飞去,虽然没直接击中,但也逼得飞机不敢低空俯冲,只能在高空胡乱投弹。大部分炸弹都落在了空地上,只有少数几发炸中了废弃的店铺,没造成太大损失。
真如高地的高射炮连更是火力全开。十挺苏制高射机枪和两门高射炮形成交叉火力,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在真如上空。一架日军飞机想偷袭重炮营,刚靠近就被高射机枪击中,机身瞬间断裂,坠入农田里,爆炸声传来时,高射炮连的士兵们忍不住拍手叫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