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你家保家仙也厉害,祖上积德,后福还在后头呢!家里还能出能人,以前叫秀才。我道行浅,只能看到这儿了。婶子,这是好地方,这房咱得盖!”
三子妈一听这话,心里立刻敞亮了,赶紧起身拉着老五:“他五哥,刚才你都没吃好,正好去我家,那些干活的木匠还没回来吃饭。我回去炒菜,你陪他们喝点!”
老五媳妇拽着老五不让去,老五瞪了她一眼:“干啥呀?这好事我得去!我得喝几杯!你也去,帮婶子忙活忙活。这时候家里正需要人,咱不去帮谁帮?”
于是,三个人有说有笑地去了三子家。
刚才来的时候,三子妈还是一脸愁容,此刻已是阳光灿烂。
当天,三子爸就从县里打电话到大队部,告诉家里老爷子没事,腿根本没断,很快就会好。
老赵书记也挺替这老哥哥高兴,直接用大队部的大喇叭喊给三子妈听——那时候屯里人真是质朴简单,甚至有些可爱,传话的事直接用大喇叭喊了。
没过几天,三子爷爷就出院了。
一切都按照老五说的办:在南山的北边找了个地方,搭了个一米多高的小房,老五亲自跟着去仔细拾掇。
房基地也往东挪了三米半——这是三子爸的主意,他说既然占了人家的地方,不怪人家闹,总得讲个先来后到,再让半米又何妨?
安排妥当后,工程再次开工。
之后一切非常顺利,一个多月后房子盖完,又过了几天,屋里收拾利索,全家人搬了进去。
搬家那天,左邻右舍都来热闹,还有不少自己带菜去的:杀猪的李老六带着猪下水,有人带鸡蛋,有人带花生米,还有不少拿酒的。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谁家盖房收拾房子,有不少人带着成瓶的酒,四瓶往那一放,就算随礼。
柱子一家、老五一家、老李婆子、老赵书记、老大夫,还有后院兽医站的……热闹非凡,整整摆了四大桌子。
盖房子、娶媳妇,这些都是当时农村的大事。
住进新家后,盖房时的那些麻烦事都一扫而光。
顺便提一句,小三在这件事之后就不怎么闹腾了,除了有点淘气,基本上和别的孩子一样。
喜欢东北那些灵异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东北那些灵异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