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玲子答不上来,只说:"我也不知道,反正爷爷从不让我碰。咱们玩两把就赶紧放回去,要是被大人发现,我非挨揍不可。快点,每人玩一两把就收。"
正说着,爷爷突然进屋,一眼就瞧见炕上的小盒子和小秋燕手里的嘎啦哈,脸色顿时变了。
他几步走到炕边,一把夺过嘎啦哈装回盒子,瞪向二玲子。爷爷一向疼她,今天却这么凶,二玲子又怕又委屈,呜呜哭了起来。
小伙伴们忙上前安慰,也有点害怕赵书记——他平时总板着脸,孩子们几乎没见他笑过。
见二玲子哭了,大家便想告辞。爷爷见状,似乎意识到自己刚才太严厉,孩子们这一走,二玲子更没面子。于是叫住她们:"来来,孩子们别急着走,听爷爷给你们讲讲这副嘎啦哈的来历。"
孩子们不敢不听,也都好奇这副嘎啦哈的故事,便重新围坐到二玲子身边,望着赵爷爷。
赵爷爷喝了口水,叹了口气,缓缓道来。原来这副嘎啦哈是他父亲传下来的。那位老猎人一辈子以打猎为生,那时还是解放前,山上猎物很多,真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年月。
有一年,老爷子跟邻居老马上山打猎,收获颇丰,打了些兔子和狍子。天刚过午,两人便背着猎物往家走。
快到山口时,发现路边有两只小狼崽在玩耍。小狼还不懂事,不知危险临近,也没逃跑。
老爷子示意老马别惊动它们,悄悄绕过去,免得附近有大狼或狼群。可老马那天打猎打得兴起,自以为枪法如神,抬手一枪就打死了其中一只。
老爷子拦都来不及。老马还想再打另一只,老爷子急忙劝住:"快走!要是狼群在附近,咱俩命都难保!"老马这才后怕,背起猎物,两人拼命往屯子里跑。
一路跑回家,并没见狼追来,老马松了口气,反倒笑话老爷子胆小。老爷子只是摇头苦笑,各自回家后也没再多想。
当晚,老爷子喝了点酒压惊,一家人早早就睡了。谁知到了后半夜,屯子里突然传来凄厉的狼嚎声,一声接一声,听得人心里发毛,而且听声音狼的数量还不少。
狼嚎越来越近,最后竟围到了老赵家和老马家的院子外。
老爷子起身往外一看,顿时吓呆了:一双双绿油油的眼睛在院子里闪动,家里的大黄狗吓得缩在窝里不敢出声。
老爷子赶紧给枪装上弹药,心知救狗无望,只求能保住家人性命。
正紧张时,老马院里传来枪声和狼的惨嚎——狼群开始攻击了。老马打中了一头狼,但狼群攻势更猛。
不一会儿,又一声枪响和狼嚎之后,传来了老马的惨叫,随后便再无声息。老爷子心中一沉,知道老伙计已遭不测。他既难过又后悔,当时没能更快拦住老马。
猎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赶尽杀绝,不猎幼崽。老马一时贪功,坏了规矩,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狼群在报复老马后并未离开,继续围着老赵家。老爷子紧握猎枪,却不敢轻易开枪——老马孤身一人,自己却有一大家子要照顾。
奇怪的是,狼群似乎知道杀小狼的是老马而非老赵,只是围而不攻,仿佛在警告。就这样对峙了三天三夜,最后全屯人举着火把才将狼群吓退。
经此一事,老爷子封枪罢猎,再也不打猎。后来,他和屯里人一起安葬了老马,那两头被打死的狼也被众人分食,老爷子一块没要,想着就恶心。
但他悄悄取下两只狼的嘎啦哈,仔细清洗、打磨后,用布袋装好,收在盒子里,后来传给了儿子,也就是现在的赵书记。
赵爷爷讲完故事,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我不是舍不得,也不是把它当什么宝贝,只是想留个念想,也希望有一天,世上再也没有猎人打猎,人和动物能和平相处,那该多好。"
老书记生前没能看到那一天,但如今的我们,却已几乎等到这一刻——野生动物受到保护,相关法律也日益完善,当年的愿望正一点点成为现实。
喜欢东北那些灵异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东北那些灵异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