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把打鱼窝棚那家人救下小秋燕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李奶奶和秋燕爸妈。
一家人先是震惊,接着喜出望外,恨不得立刻就去接小秋燕回来。
不过虎子转达了秋燕养父母的意思——最好先等几天,让他们慢慢跟秋燕说明白,免得见面时太突然,让孩子不知所措。
李奶奶一听在理,正好趁这几天把秋燕的屋子好好收拾收拾。
这三年多来,家里早就把跟秋燕有关的东西都收起来了——照片、书包、衣服鞋帽、被子,连她最爱玩的嘎拉哈都收进了箱底,就怕睹物思人。
如今又一件件翻找出来,盼着这些旧物能唤起她的记忆。
大家强忍着思念等了三天。
第四天一早,虎子开着三轮车,载着小三子和二小过来了。
李奶奶非要跟着去不可,可三轮车实在坐不下。
秋燕爸只好找来乡里的亲戚,开着一辆吉普车,载上老太太和秋燕爸妈。
两辆车一前一后,朝着北大河边的打鱼窝棚驶去。
吉普车开得不快,一是要等着虎子的三轮车,二是怕老太太晕车。
约莫一个小时,终于到了打鱼窝棚最东头那户人家。
听到狗叫和车喇叭声,家里的老两口迎了出来,小秋燕也怯生生地跟在后面。
一家人见到小秋燕,都忍不住落下眼泪。
秋燕妈更是紧紧抱住女儿不肯松手。
可小秋燕却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虽然养父母这几天跟她说了很多,但她还没完全准备好面对这些陌生的亲人。
李奶奶让秋燕妈先放开孩子,自己拉着秋燕的手端详了半天,柔声说:"不急,不急,知道你平安就好。我是奶奶。"
说完又对秋燕爸妈说:"你俩过来,给恩人磕个头!感谢老哥老嫂子救了这孩子,也救了咱们一家!"
秋燕爸妈当真要跪下行礼,却被秋燕的养父母急忙拦住:"使不得!这可折煞我们了!这都是缘分!我们还得感谢你们呢!我们老两口无儿无女,如今多了门亲戚,多了个闺女,这是天大的好事!别在院里站着了,快进屋说话!"
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地进了屋。
养父母家人少屋小,一下子进来这么多人,显得有些拥挤。
虎子和二小便到院里抽烟。
小三子却一动不动地坐在凳子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小秋燕,一眨不眨,生怕一不留神,眼前的人又会消失。
小秋燕本来就被这一大群人看得不自在,又见这个陌生男孩一直盯着自己,忍不住瞪了小三子一眼,眼神里满是嫌弃。
她已经不记得,这就是和她青梅竹马的小三子。
小三子从未见过小秋燕这样的眼神,心里一阵刺痛,却还是固执地坐在那里不肯出去。
这时,秋燕爸妈从车上搬下来许多礼物送给养父母:四盒礼——两瓶酒、两盒槽子糕、两瓶罐头、两包白糖,还有一筐笨鸡蛋、一只大公鸡,以及一大早从老朱家割的猪肉。
凡是能想到的,能拿得动的,都备齐了,却仍觉得表达不尽对两位老人的感激之情。
最后,秋燕爸又从兜里掏出一沓大团结,整整八百块钱,塞到养父母手里。
养母一个劲地使眼色让老伴推辞——他们可不能收这个钱,小秋燕也是他们的女儿,哪能要钱?礼物收下,钱是万万不能要的。
老爷子看了眼老伴,却说:"这话不对,这钱咱们得收!"
说着接过钱,还当真数了数。
老太太气得直瞪眼,老爷子却不管这些,数完钱说:"不错,正好八百。"
"说我们是秋燕的养父母也不完全准确,我们才跟她生活了三年。从今天起,她找到了亲生父母和奶奶,我的意思是,让孩子认我们做干爹干娘,这样更妥当。"
"至于为什么要收这钱——老伴你听我说得在不在理?咱闺女都这么大了,回去后她爸妈肯定要给她张罗婚事吧?咱们当干爹干娘的,能不准备点嫁妆?这样,这八百我收下了。"
说完,他打开柜子,从里面又取出一沓钱,零零整整的都有。
他数出二百块钱,接着说:"那是八百,这是二百,凑个整一千。闺女,这是干爹干娘给你准备的嫁妆钱,你收好!往后咱们两家就是一家人了!"
大家见老爷子处事这么敞亮,都竖起大拇指。
小秋燕连忙推辞,说什么也不肯收。
这几天发生的事让她有些发懵——原本平静地生活了这么多年,早已把老两口当作亲生父母。
老太太走过来,把钱塞进秋燕兜里:"闺女,收着,这是爹娘的一点心意。一会儿就跟奶奶和你爸妈回去。娘现在给你做好吃的,以后常回来看看就行!"
说着说着,眼泪就落了下来。
小秋燕哽咽着说:"妈,您就是我亲妈!我哪儿都不去!我要给您和爸养老!我不走!"
老爷子赶紧说:"别说傻话!这两位才是你亲爸妈!一会儿就跟他们回去!想我们了就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东北那些灵异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东北那些灵异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