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王瑞来到林向东的出租屋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
在来之前,他已经用电话联系过林向东,不过,他没有把‘好消息’告知林向东,而是要当面说。
此刻,林向东正坐在电脑前,和徐峰一起改着一份进货单。
桌上泡着两杯凉掉的绿茶,屋子里散发着方便面的气味和纸箱散发出的潮气。
“你回来了?”林向东抬头,看了一眼王瑞,“饭吃得还顺利?”
“我跟我大伯说了。”王瑞一边换鞋,一边走到冰箱,打开冰箱拿了瓶矿泉水,“他给了我一个电话号码,是云海大学副校长李洪军。”
林向东的动作顿了一下:“你打了吗?”
“打了。”王瑞仰头灌了几口水,笑着看他,得意地说:“三声接通,我把身份、来意、打算一口气说清楚了。现在他答应让我们写份材料,走正式流程提交,标记‘副校长转办’。”
林向东坐直了身体,认真说道:“他愿意让我们写材料,这事情就成了。”
王瑞得意地说:“他说学校不轻易批学生开店,尤其是摊点类。但我建议做快速配送,算是一种创新投资。”
林向东沉思片刻,脸上浮起一丝赞许:“你这电话打得不错。”
“毕竟我跟着我爸出去吃了这么多年饭局,不学点本事也说不过去。”
王瑞一边说着,一边从背包里抽出一张草稿纸,“我刚刚在车里写了点思路,你看看能不能用得上。”
林向东接过来看了几眼,草稿上密密麻麻写着几个要点:
- 大学生自主创业,体现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 项目定位:便民服务、校内快配、价格合理;
- 前期试点,挂靠校内既有商业体系,风险控制;
- 学生自负盈亏,签署责任书,校方免责;
- 未来可考虑作为创业课程实践样板,定期考核成果。
“你这是正儿八经在写创业计划书的开头啊。”林向东看完,笑着点点头,“那就照这个路子来,咱们今晚把材料写出来。”
“好。”王瑞活动了一下双手,充满干净地说道,“我来打字,你来改逻辑,咱俩搭班干活。”
林向东一边打开文档模板,一边朝徐峰说:“梅毒,你去买几杯咖啡和炸鸡、烤串回来,今晚我们有的忙了。”
徐峰“嗯”了一声,赶紧跑出去买东西。
王瑞坐到电脑前,食指敲击空中:“标题叫什么?”
林向东想了想,说道:“《关于设立校园快配服务点的申请计划》。”
“行。”王瑞迅速敲下标题,接着问:“申报单位?”
“你写:云海大学博海学院……2008级学生,王瑞、林向东。”
接下来的两小时里,两人一边写一边讨论。
林向东主要负责结构、逻辑、市场落地细节,比如怎么控制货源、定价区间、配送流程怎么写得专业又不夸大。
王瑞则擅长文风润色,熟悉“官场审美”,知道什么样的字眼听起来像“正面导向”,什么内容容易让人“看着舒服”。
两人默契得像干过多年咨询项目的合伙人,一份几千字的计划书在凌晨两点正式完成。
林向东打印了两份,签上名字,又压上一枚“学生个人创业小组(暂)”的圆章。
“章哪来的?”王瑞好奇地问。
“下午找人刻的。”林向东把章收进抽屉,脸上露出一点得意,“现在就看你明天怎么投这封邮件了。”
“放心,我来搞定。”
王瑞拿起计划书,脸上多了点前所未有的认真。
……
第二天一早,王瑞洗了个冷水脸,穿了件干净的T恤,把那份打印好的《校园快配服务点的申请计划》装进信封,又特地装了一张U盘备份。
他去学校行政楼时,一边走,一边发了条短信给李副校长:
【李伯伯,我已整理好申请材料,今天上午送至您办公室,如果您不在,我会交由秘书室,请您查收。谢谢您昨天的指导与鼓励。】
短信发出不到一分分钟,李洪军回了个“收到”,还加了一句“材料我会转交相关部门评估,近期会有通知”。
这比王瑞预期的效率还高。
将材料交到行政楼秘书室之后。
王瑞就准备回宿舍,然而,他刚到宿舍楼下,电话就响了。
“喂。”
王瑞拿起手机,看了眼来电显示。
是林向东的电话。
王瑞按下通话键。
林向东说道,“我去看了校外那两个小门面,一个在西门口,一个在校南路,西门那个可以谈,房东是个老阿姨,她问我们租来干嘛,我说开便利店。”
“她不反对吧?”王瑞问道。
“她当然不反对,只是房租比较贵,二十平的小店,要6000块的店租。”
“6000?这么贵?”王瑞揉着额头坐起来:“地段怎么样?”
“人流量多,离学生公寓走路三分钟。”林向东语速很快,“你那边先等学校的反馈,我这边开始准备装修预算和营业执照。万一学校不批,校外的店还是要开起来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档2008,从草根到巨头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回档2008,从草根到巨头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