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望那一声低喝,像一柄重锤,狠狠砸在办公室里混乱而嘈杂的空气中。
那名被点到名的年轻干事小王,浑身一个激灵,像是被从噩梦中拽了出来。他看着林望,对方的眼神里没有一丝慌乱,只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这种冷静在末日般的暴雨背景下,显得格外有力量。他不再犹豫,应了一声“是!”,转身就跌跌撞撞地冲向了二楼的广播室。
被点名的陈副乡长也愣住了,他比林望大了快二十岁,此刻却被一个科员指挥得一怔一怔的。他下意识地想拿出副乡长的架子,可话到嘴边,看到林望那张紧绷的脸,又看到窗外几乎要吞噬一切的狂风暴雨,那点官威瞬间就被浇得熄灭了。
“还愣着干什么?等雨停了拿铁锹去捞鱼吗?”林望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
陈副乡长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最终还是咬了咬牙,抓起桌上的一把雨伞,吼了两个同样不知所措的干事:“你们两个,跟我去仓库!”
一时间,原本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的乡干部们,仿佛找到了主心骨。虽然依旧慌张,但至少有了明确的方向。
刘建国还在办公室门口声嘶力竭地跟县里通话,汇报着灾情,请求着支援。他的声音很大,充满了焦急,试图展现一个“坐镇指挥、心系群众”的书记形象。然而,林望的余光扫过,清晰地看到他头顶上,除了[焦急]和[色厉内荏]外,还多了一枚微弱却刺眼的标签——[机会]。
林望心中冷笑。天灾,对某些人来说,是灾难;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却可能是“表现”和“揽功”的机会。刘建国此刻想的,恐怕不是如何第一时间组织有效的自救,而是如何把灾情说得更严重一些,以凸显自己后续“力挽狂澜”的功劳。
指望不上他了。
林望强迫自己收回目光,大脑飞速运转。他知道,自己刚才的几个命令,只是杯水车薪。真正的难题,是如何在这种百年不遇的暴雨中,找到最有效的抢险方案。
他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再睁开时,整个世界在他的视野里,已经变成了另一番模样。
无数情绪标签,像沸腾的气泡,在办公楼里疯狂地涌动、碰撞。
[慌乱]是主色调,像浑浊的黄色泥浆,几乎糊满了整个空间。紧随其后的是深灰色的[恐惧],和亮红色的[手足无措],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令人心悸的灾难图景。这些标签大多悬浮在那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乡干部头顶,他们的身体在忙乱地移动,可他们的精神,早已被这场天灾击溃,成了没头苍蝇。
信息太多,太杂乱,像无数噪音在冲击着他的大脑,让他感到一阵阵的精神疲劳。
不行,这样下去找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林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在脑海里对自己下达指令:过滤掉所有[慌-乱]、[恐-惧]类别的无用信息。他需要的不是恐慌的共鸣,而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瞬间,视野清爽了许多。那些五颜六色的负面标签像是被调低了亮度,虽然依旧存在,却不再那么刺眼。他的目光像一盏探照灯,开始在人群中精准地搜索。
他看到了冲进来的那些浑身湿透的村民。他们头顶上的标签,与干部们截然不同。最醒目的是血红色的[绝望],像生态项目负责人李大根头顶那枚一样,带着倾家荡产的痛楚。还有深蓝色的[焦急],和一种近乎凝固的、黑色的[无助]。
这些标签,让林望的心脏一阵阵抽紧。他知道,这背后,是一亩亩被淹没的庄稼,是一家家赖以为生的希望。
他的目光继续移动,扫过那些或哭喊、或呆滞的脸庞。突然,他的视线被大厅角落里的几个身影吸引了。
那是三四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同样是满身泥水,看起来也是从村里跑来求援的。但他们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哭天抢地,也没有像干部们那样乱作一团。他们只是紧紧地凑在一起,缩在墙角,远离了混乱的中心。几个人压低了声音,正激烈地争论着什么,不时用手指着窗外某个方向,脸上满是皱纹,神情急切而又无奈。
林望将视线聚焦过去。
在他的情绪图谱系统中,这几个人头顶的标签,像黑夜里的灯塔,瞬间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
他们头顶同样有深蓝色的[焦急],但强度远不如其他人。而在[焦急]旁边,有一枚标签,散发着沉稳的、土黄色的光芒,上面清晰地写着两个字——[经验]。
这枚标签不大,光芒也不算耀眼,但它稳定、厚重,像一块压舱石,让这几个老人在一片恐慌的海洋里,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而在[经验]的旁边,还有一枚标签,是暗淡的灰色,写着[沮丧]。
林望瞬间就明白了。
他们有办法!他们有多年的生产生活经验,知道如何应对这样的天气。但他们的[沮丧]也说明了一切——人微言轻,没人听他们的,没人把他们这些土老头儿当回事。在这场官僚体系应对天灾的混乱剧目中,他们连个跑龙套的角色都算不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官场沉浮: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官场沉浮: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