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上班的上班了,上学的上学,陈妍因为额头上的伤,请假在家,没去学校。
这时候,学校的老师也不太敢管学生,害怕被批斗。
原主也不是一个爱学习的,成绩在及格边缘晃悠。
“妍妍,我也去居委会糊纸盒了,晚上回来。”
“知道了,奶奶,你慢点,不要着急。”
记忆中,奶奶对原主真的很好。
老太太也是命苦的,生了好几个孩子,除了陈父和陈家小姑都没养活,夭折了好几个孩子。
好不容易养大一儿一女,结果,女儿年纪轻轻的就死了。
老太太中年丧夫,丧女,很多事情都是憋在心里的。
陈妍独自在家,也没什么事,想着整理一下原主的东西,过几天就要下乡了,能带的就都带着。
这是一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什么东西都是宝。
原主的东西真不多,一年四季的衣服,鞋子,只够换洗的。
不是家里不重视,而是计划经济,家家如此。
正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大的穿完小的穿,实在破的不能穿,还能做鞋穿。
陈妍整理了一遍,原主的衣服没几件不带补丁的。
她这人比较活泼好动,同样的新衣服,陈清清的穿的干干净净,原主的不是这块撕一个口就是那块坏一个洞。
因为总把衣服弄坏,她自己倒是练了一手不错的针线活。
衣服什么的整理完了,钱财,那真是一言难尽。
记忆中,原主有个装钱的小口袋。
可惜,里面空空如也。
原主是个手松的,家里给的零花钱,那是一分也留不住,花的干干净净。
忙活了半天,忙活了个寂寞。
要钱没有,要物也没有。
这马上要下乡了,只能指望家里给准备了。
陈妍兴致缺缺的躺在床上,对未来的生活,有些迷茫,没了方向。
“妍妍,你出来,我带你去知青办。”
陈父请了一个小时的假,急匆匆的回来了。
“来了。”
陈妍从床上爬起来,穿上鞋,跟着陈父往知青办去。
七零年的苏城,到处灰扑扑的,远没有后世的光鲜亮丽,但却让人有一种心安的质朴。
“陈师傅,这是干什么去?”
“刘工,我带孩子去知青办报名。”
“行啊,响应国家号召,好样的!”
“陈师傅,你家这是决定让清妍去下乡了?”
“嗯,清清身体不好。”
……
这一路走来,就没断了打招呼的人,熟悉不熟悉的,都能说上两句。
知青办离的也不远,爷俩走了五六分钟就到了。
“同志,你好,我们来问问下乡的事情。”
“还是你们有觉悟,快进来,有什么不明白的问我。”
知青办的同志很热情,以往都是她们三催四请的,那些符合条件的才过来办理下乡的事情。
像这样主动过来报名的,还真不多见,尤其是这两年。
“同志,我女儿马上高中毕业了,现在报名,有哪些地方可以选择,有没有离家近一点的?”
“同志,她们这批毕业生最晚七月中旬就要离开,没有离家太近的。
你们看看,这是今年咱们这个片区毕业生要去的地方。”
知青办的同志拿出一份地图,用手指了几个地方。
“西北,云省,东北,目前就这三个方向,你们先开报名,可以自己选择一个地点。”
陈妍看着地图上的三个方向,心里有了决定。
这时代的大西北,可不是经过几代人植树治沙,把沙漠变绿洲,让大西北成为人人旅游打卡的圣地,条件艰苦着呢。
西北,她不能去。
云省,那边气候湿热,又有毒虫野兽,原始森林,瘴气,条件也艰苦的很,也不想去。
东北吗,是比较好的选择。
上辈子,她看过不少东北跑山的视频,还关注过几个大网红呢。
而且,这时候的东北可是华国的嫡长子,工业发达,农业也不错。
“爸,我去东北。
长这么大,还没看过雪呢。
我想去看一看领导人笔下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季盛景。”
陈妍也看过年代剧的,这时候的人崇尚领导人,各种语录是最受欢迎的。
“小丫头,有见识。
东北是个好地方,最起码,不容易挨饿。”
知青办的同志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妍妍,你真要去东北?那边离家很远,据说冬天零下好几十度,滴水成冰,你能受得了吗?”
“爸,东北外面冷,屋里不冷。再说了,冬季漫长,正好可以不用干活。”
陈妍小声地和陈父说嘀咕着,坚持自己的选择。
陈父想想也是,不管是东北,西北还是云省,都不近。
唉,妍妍以后要吃苦了。慧芳,你要是有心,保佑妍妍一切顺利。
陈父这个大男人,无奈的在心里祈祷着。
“小姑娘,你想好了,想好我就给你办手续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