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是中国神话传说里人死后到的地方。在距离重庆一百多公里,紧邻长江的一个小县城也叫丰都。不过民间更喜欢叫它“丰都鬼城”,当地人也有叫它“幽都”的。
传说这里是阴阳两界的界碑,活着的人踏进去,脚边就踩着黄泉路的边缘。因为传说里人死后第一站就是到丰都报到。在丰都景区里鬼门关、奈何桥、望乡台、十八层地狱,全都按《玉历宝钞》里的描述原样建在山坡上。
这个丰都鬼城现在可是是着名的旅游景点。如今除了自行前往的游客,三峡游轮无论豪华的还是普通的,都会在丰都码头停上个半天,让游客上岸体验“一日游冥府”。
白天看热闹的哼哈祠、天子殿、血河池、孟婆汤,扫码捐功德的电子功德箱等。
不过所有来体验鬼城的游客都是白天的一日游。为啥呢?你去跟本地人打听夜游鬼城攻略。本地人会翻你一个白眼:“夜游鬼城?你神经病嗦。莫拿阳寿开玩笑。”
一、鬼城的根
根据《丰都县志》里的记载,丰都这地方的“鬼气”是自打汉朝就有了,据说还是两个道士给带来的。
相传西汉有两个道士,一个叫王方平,一个叫阴长生。
他俩在平都山住了几十年。平都山就是如今玉皇殿后头那片竹林子里。
这俩人待这儿,是在修炼长生术,后来白日飞升上天做神仙去了。
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往山顶爬,采晨露炼药。晚上在崖边打坐,调息吐纳。
据说他们修炼的地方,现在还能看到,是几块青石板拼成的台子,上面有烧火的痕迹。石头缝里还能看到暗红色的粉末,老辈人说是那些粉末就是他们炼丹剩下的药渣。
他俩这事儿传着传着就变了味。起初是村民觉得他们俩都是老神仙,逢年过节往山上送供品,求个平安。
不知哪年,有个大聪明就盯着“阴”“王”俩字琢磨。
“阴”不就是阴间?“王”不就是大王?俩字凑一块儿,那不就是“阴间的王”?
这个说法一出来,就飞快的被传开了。再有人上山,就不再来拜神仙,求平安了。大家都觉得那片竹林子里藏着的是管生死的阴间之王。
到了唐宋,丰都的传说一波又一波的,越积越厚。
先是道士们背着黄布包袱,在平都山半山腰盖了道观。他们说十殿阎罗就住在山里,还指着一块崖壁说那是“阎罗殿的照壁”,上头天然的纹路是判官手里的笔。每逢初一十五,观里都要敲响铜钟,钟声沉闷像从地底下钻出来的。村民们听见了,就赶紧往家跑,说这是“阎罗王要升堂了”。
后来和尚也来了。穿灰布僧袍,手里捻着念珠,在山脚下建了寺。他们不讲阎罗王,讲十八层地狱,说平都山的溶洞就是地狱的入口,洞里的石笋是小鬼的手,钟乳石滴下的水是罪人的眼泪。
有个云游的老和尚,他说他能通阴阳。他在寺门口立了块碑,碑上刻着“奈何桥”三个大字,说人死后过了这桥,就再也回不了阳间了。
道士画的符、和尚念的经全混在了一起。
反正咱中国人讲究的是“谁灵信谁”。多是图个心安,谁都拜拜总不会出错。
所以,当地人那是初一跑道观求签,十五进寺庙烧香,怕阎罗王勾魂,还不忘专门给阎罗王进上三炷香。平都山上的石阶都被踩得发亮,青苔都长不起来。
更奇的是丰都的城郭布局。老辈人说,丰都的城郭布局,都是照着阴间仿的,现在也不知道是根据哪位能人给的阴间城郭图纸仿造的了。
现在县城背后的平都山,山顶是玉皇殿,管着三界秩序。往下走半里路是天子殿。十殿阎罗和判官在此断案。再往下,过了“鬼门关”,路就窄了,那里就是真正的“阴间地界”。
这一路黄泉路、奈何桥、望乡台、十八层地狱,一处挨着一处,连路边的石头都刻着“生死簿”上的句子。
二、奈何桥的规矩
过了鬼门关,最先到的地儿是传说中的奈何桥。奈何桥是左中右三座并列的单孔石拱桥,桥面青石板被踩得溜光,两侧石栏上刻着狮头,狮子嘴里衔着铁链,据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锁魂链。铁链上锈迹斑斑,就像是真锁过无数的魂魄。
当地有个说法。活人过奈何桥,一定得走中间那个桥。因为只有中间那座才是真正的奈何桥,左右两边的一个叫“金桥”,一个叫“银桥”反正都是假的。
就连走中间那座真正的奈何桥,也有走的规矩。不能踩桥上第七块石板,走的时候脚步一定要稳,而且不能回头,更不能在桥上停留。
如果你走两边的桥,或是踩了真桥上的第七块石板,就会被“勾魂”。
据说民国时,有个外地来的货郎,不信邪,非要在桥上走着数石板。他数到第七块时,突然腿一软掉到桥下的水里去了,救上来时已经没气了,脸上还带着笑,像是看见什么好事。
桥头的东侧有块石碑,上面刻着“奈何桥”三个字。奈何桥下就是血河池,传说桥下的水是“忘川河”的支流,水里还有很多硬币。都是来景区的游客扔的,自己已经过世的亲人在阴间可以过的好些,忘了生前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