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天空是淡淡的灰蓝色,带着咸味的海风不疾不徐。白沙湾西边的“月亮湾”滩涂,迎来了比平时多出好几倍的村民。
退潮后露出的广阔滩涂上,三三两两的人影弯腰寻觅着,但更多人的目光,却时不时瞟向滩涂边缘靠近礁石区的那片地方。
林海和王癞子的“比试”,俨然成了今天月亮湾的头号新闻。
林海早早到了。他穿着最耐磨的旧裤子和长袖衬衫(防礁石划伤),脚踩一双沾满泥巴的胶鞋,拎着家里那个修补过的旧水桶和一把磨得还算锋利的小撬棍(专门对付礁石上的贝类)。
他站在一块略高的礁石上,目光沉静地观察着潮水退去的轨迹和滩涂上显露出的地形。
视野中,淡蓝色的界面如影随形:
【当前气运值:6/100】
(昨天下午的休息和今早在家门口简单观察潮汐也算“精力消耗”?涨了2点,不错!)
【装备:寻踪手套(左手) - 冷却中 (剩余冷却时间:9小时47分)】 (下午两点才能用,比试是三点开始!)
【凝水小桶 (微型)】:兑换需求:15点气运值。 状态:气运值不足。
【初级避礁指南 (一次性)】:兑换需求:10点气运值。 状态:气运值不足。
6点气运值!距离兑换“避礁指南”还差4点!林海心头微沉。没有手套,他最大的依仗没了。只能靠自己的观察、经验和……赌一把运气了!
“哟呵!来得挺早啊?怕了?” 王癞子那标志性的公鸭嗓响起。
他带着两个跟班,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手里拎着个崭新的大塑料桶和一把大铁耙,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
他身后还跟着几个平日里跟他厮混的闲汉,显然是来“助威”的。
“怕你赖账。” 林海瞥了他一眼,语气平淡。
“你!” 王癞子被噎住,脸涨得通红,狠狠瞪了林海一眼,“哼!嘴硬!
等下让你输得裤子都不剩!规矩说好了,三点到五点,两个小时,就这片滩涂和外围浅水礁石区(他特意指了指一片相对平缓的礁石),看谁桶里的货价值高!老根叔和赵婶当见证人,公平吧?”
被点名的老根叔是个干瘦黝黑的老渔民,为人耿直,在村里有些威望。赵婶则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两人都点了点头。
“行。” 林海没意见。那片礁石区他知道,虽然有些滑溜的牡蛎壳,但相对安全,也是他原计划要去的地方。
很快,时间到了三点。
“开始!” 随着老根叔一声吆喝,王癞子像打了鸡血一样,嗷嗷叫着冲向一片他认为可能有货的沙地,抡起大铁耙就开始疯狂地翻耙。
他的两个跟班也有样学样,在附近乱刨,弄得沙土飞扬。
林海没有立刻冲下去。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回忆着昨天使用手套时的感觉,虽然手套冷却了,但那种对沙层下“动静”的模糊印象似乎还残留一点?
更重要的是,他仔细观察着滩涂表面:沙地上的微小孔洞、水流冲刷的痕迹、贝壳碎片集中的地方、海草生长的位置……这些都是判断水下生物分布的线索!
他选定了一处沙质细腻、靠近小水洼边缘的区域。
这里水流缓慢,沙层稳定,是蛏子、蛤蜊喜欢的地方。
他不用耙子,而是蹲下身,像昨天一样,用手指小心地在湿润的沙层表面试探、摸索。
很快,指尖传来一个熟悉的、带着轻微吸力的孔洞边缘感!
“有了!” 林海精神一振,立刻用撬棍辅助,小心挖掘。
几分钟后,一个拳头大小、肥硕的猫眼螺被他挖了出来!虽然不如昨天那只大蛏王值钱,但个头也不小,活力十足,丢进桶里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开张了!” 围观的人群里有人低呼。
王癞子那边也传来咋呼声:“哈!蛤蜊!一窝!” 他得意地举起铁耙,上面挂着几个沾满泥沙的花蛤,个头普通。
林海不为所动,继续专注地寻找下一个目标。
他凭借经验和残留的“感觉”,又陆续挖到了几个中等个头的蛏子、几只青蟹(个头不大)、还有不少沙白贝。
他的动作沉稳精准,不像王癞子那样蛮干,效率反而更高,桶里的收获稳步增加。
时间过去近一个小时。
林海的桶底已经铺了浅浅一层货,估算价值大概有200多元(包括那只大猫眼螺值50元,几只蛏子30元,沙白贝一堆40元,小螃蟹几只20元,还有一些杂螺60元)。
王癞子那边动静很大,桶里东西也不少,但大多是普通花蛤、小海螺和小螃蟹,值钱的大货几乎没有,估算价值可能还不到150元。
王癞子明显急了,额头上冒出汗珠,看着林海沉稳收获的样子,眼神越来越阴鸷。他对着一个跟班使了个眼色。
那跟班会意,假装在附近翻找,却“不小心”一脚踩在林海刚看好、正准备挖掘的一个蛏子洞口上,还用力碾了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渔村天眼:我的赶海运气值爆表了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渔村天眼:我的赶海运气值爆表了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