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文帝和贾谊闲逛,贾谊看文帝心情好得很,就对文帝说:陛下,《管子》书中说:仓库充实人们才会讲究礼节,衣服粮食充足人们才会有荣辱观念。假若百姓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却乐意听命于君主的统治,这种事情,从古到今,我都没有听说过。古代有人说:一个农夫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要挨冻。无论什么产品,生产它都有一定的季节时令,用起来如果毫无限制,物资必然会缺乏。古人治理天下,安排的十分细微周到,所以国家干事是有倚仗的。现在,脱离农桑本业而从事工商业的人太多了,这是危害天下的一大弊端呐;追求奢侈的风俗,日益增长,这是危害天下的一大公害呐。这两种弊端和公害盛行,没有谁加以制止;政权就会面临被毁坏,到时就没有谁能够挽救社稷了。天下财富,生产的人很少而挥霍的人却很多,怎能不枯竭!资源是有限的,用之无度会给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自从大汉建国以来,已近四十年了,国库和私人积蓄数量之少,仍然令人悲哀痛惜。一旦老天不按时降雨,百姓就惶恐不安;年景不好,没有好收成,百姓或者出卖爵位,或者自卖儿女,以此换粮度日;此类事情,想必陛下已经听到了。哪有天下如此危险而主上不惊惧的!?
世上有丰年有歉年,这是自然规律;古代圣王夏禹和商汤也都曾经历过。假若不幸出现了方圆二三千里的大面积旱灾,国家靠什么去救济百姓呢?突然间边境有紧急情况,要征调数十百万将士,国家又用什么供应军需呢?战争和旱灾同时发生,国家财力无法应付,天下就会大乱,这时有勇力的人就会聚众劫掠地方,疲困和老弱的人,就相互交换子女吃人肉。政事的治理还没有完全通畅,远方的那些势力强大有称帝野心的人,就会一起举兵争着起事;若等情况发展到这般田地才大吃一惊图谋制止,又怎能来得及呢!资源储备是国家的命脉,如果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粮食而钱财又有剩余,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以它为依凭,进攻就战无不胜,防守就坚不可摧,作战就能胜利,要感化、安抚敌人,或者吸引远方部族归附朝廷,怎么会办不到呢!?现在如果驱使民众归返农事,都依附于土地,让天下人都从事生产满足本人生活所需,让工商业者、游民都改为从事农耕,那么,国家就会有充足的资源,百姓就会安居乐业了。原本可以使国家富足,天下安定,而陛下却做出了这种令人畏惧的事情,我私下为陛下感到惋惜!?文帝被贾谊的话所打动,春季正月,文帝下诏举行“藉田”仪式,文帝亲自耕作,为天下臣民做出表率。?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时节,有关部门的官员请求文帝立皇子为诸侯王,以稳固汉室江山。文帝下诏,先立赵幽王的小儿子刘辟强为河间王,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然后才立皇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刘揖为梁王。?到了五月,文帝又下诏说:古代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朝廷会专设鼓励献计献策的旌旗,树立书写批评意见的木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朝政的清明,鼓励臣民前来进谏。现在的法律中,有‘诽谤罪’和‘妖言罪’,这就使得群臣不敢畅所欲言地批评朝政的得失,皇帝也无从得知自己的过失,这怎么能吸引远方的贤良之士到朝廷来呢!因此朕决定废除这些罪名!?
时间一晃就到了九月,文帝又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百姓依靠它而生存;有的百姓不从事农耕的本业,却去从事工商末业,所以百姓生活艰难。朕对此感到十分的担忧,所以现在亲自率领群臣从事农业耕作,以提倡百姓要重视农业,今年只向天下百姓征收田租的一半。?本年燕王刘泽去世。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资治通鉴新译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