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劭自认为向来熟悉军事,便对朝中大臣说:“你们只需协助我处理文书事务,不必关注军事;若有敌军来犯,我亲自抵挡,只是担心贼寇不敢前来罢了。”等到听闻四方起兵讨伐时,他才开始忧虑恐惧,下令戒严,召集所有轮休的将士官吏,将淮南岸的百姓迁移到北岸,把诸位王侯和大臣全部聚集在城内,将江夏王刘义恭安置在尚书省的附属官舍,把刘义恭的几个儿子分别安置在侍中下省。
夏季,四月癸卯朔日,柳元景统领宁朔将军薛安都等十二路军队从湓口出发,司空中兵参军徐遗宝率领荆州的军队随后跟进。丁未日,武陵王刘骏从寻阳出发,沈庆之总管中军跟随前行。
这时,刘劭册立妃子殷氏为皇后。
庚戌日,武陵王的檄文传到建康,刘劭拿给太常颜延之看,说:“这是谁写的?”颜延之说:“是颜竣写的。”刘劭说:“言辞怎么会激烈到这种地步!”颜延之说:“颜竣连老臣都不顾及,又怎能顾及陛下呢!”听到这话,刘劭的怒气才稍稍缓解。随后,他将武陵王的儿子们全部拘禁在侍中下省,将南谯王刘义宣的儿子们拘禁在太仓的空屋中。刘劭想要诛杀三镇将士官吏的家属,江夏王刘义恭、何尚之都劝说:“凡是成就大事的人都不会顾及家人;况且这些人大多是被逼迫跟随的,如今突然诛杀他们的家属,只会更加坚定他们反抗的决心。”刘劭认为有理,于是下诏书对家属一概不予追究。
此时,刘劭怀疑朝廷旧臣都不愿为自己效力,于是厚待鲁秀和右军参军王罗汉,将所有军事事务都委托给他们;以萧斌为主要谋士,殷冲负责掌管文书诏命。萧斌劝说刘劭率领水军逆流而上决战,否则就据守梁山。江夏王刘义恭认为南方的义师仓促起兵,战船简陋狭小,不利于水战,于是进献计策说:“贼寇刘骏年轻,不熟悉军事,远道而来必然疲惫不堪,我们应当以逸待劳。如今若远道出兵梁山,京城就会空虚薄弱,东边的叛军可能会乘虚而入,造成祸患。如果分兵两路迎战,就会兵力分散、势力削弱。不如养精蓄锐,等待时机,静观其变。放弃南岸地区,在石头城设置栅栏阻断敌军进攻,这是先朝的旧有战法,不必担心不能击败贼寇。”刘劭赞同他的计策。萧斌神色严厉地说:“南中郎刘骏年仅二十岁,却能成就这样的大事,其能力岂可估量!如今三方叛军联合,占据上游优势;沈庆之深谙军事,柳元景、宗悫又屡立战功。形势如此,绝非弱小之敌。我们唯有趁军心尚未离散之际,全力决一死战;若端坐台城固守,怎能长久!如今众将都毫无战意,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刘劭不听从他的劝说。有人劝说刘劭据守石头城,刘劭说:“古人之所以固守石头城,是为了等待诸侯前来救援。我若坚守此地,谁会前来相救!唯有全力一战决出胜负;否则,就无法取胜。”他每天亲自出宫巡视军队,慰劳将士,还亲自监督都水监修造战船。壬子日,刘劭下令焚烧淮南岸的房屋和淮河中的船只,将百姓全部驱赶渡过淮河北岸。
接着,刘劭册立儿子刘伟之为皇太子。任命始兴王刘濬的岳父褚湛之为丹阳尹。褚湛之是褚裕之兄长的儿子。刘濬担任侍中、中书监、司徒、录尚书六条事,加封南平王刘铄为开府仪同三司,任命南兖州刺史、建平王刘宏为江州刺史。太尉司马庞秀之率先从石头城向南投奔义师,人心因此大为震动。刘劭任命营道侯刘义綦为湘州刺史,檀和之为雍州刺史。
癸丑日,武陵王刘骏的军队驻扎在鹊头。宣城太守王僧达接到武陵王的檄文后,不知该何去何从。门客劝说他:“如今叛逆之罪滔天,古今未有。为您谋划,不如接受义师的檄文,将其转告邻近郡县。只要是有良知的人,谁会不响应!怎能让殿下向凶逆之徒称臣,接受他虚伪的任命呢!”王僧达于是从小路向南奔逃,在鹊头见到了武陵王刘骏。刘骏当即任命他为长史。王僧达是王弘的儿子。刘骏刚从寻阳出发时,沈庆之对人说:“王僧达必定会前来投奔义师。”有人问他原因,沈庆之说:“我见他在先帝面前议论时胸襟开阔、意志坚定;由此来看,他一定会前来。”
柳元景因战船不够坚固,担心水战不利,于是下令加速行军,丙辰日,抵达江宁,让士兵们从陆路登陆,派遣薛安都率领精锐骑兵在淮河岸边炫耀兵力,同时写信给朝中大臣,向他们陈述逆顺之道。
刘劭加封吴兴太守、汝南人周峤为冠军将军。随王刘诞的檄文也传到了吴兴,周峤向来胆怯懦弱,犹豫不决、不知该服从哪一方;府司马丘珍孙杀死周峤,率领全郡响应刘诞。
戊午日,武陵王刘骏抵达南洲,前来归降的人络绎不绝;乙未日,军队驻扎在溧洲。刘骏从寻阳出发后就身患疾病,无法接见将领僚属,只有颜竣能出入他的卧室,将他抱在膝上,亲自照料饮食起居。病情多次危急,刘骏无力处理政务、听取禀报,所有事务都由颜竣独自决断。除了军政要务,颜竣还兼顾文书诏告、檄文撰写,接待远近前来联络的人员,早晚前往刘骏床前哭祭(模拟刘骏姿态),一切言行举止都如同出自刘骏本人。这样持续了数十天,就连船上的士兵也不知道武陵王身患重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资治通鉴新译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