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铁壁建设期”结束已过去6天,焦土上的暗红太阳依旧循着固定轨迹起落,只是基地的轮廓比月末时又清晰了几分——新增的30座补给站沿着矿脉与峡谷边缘铺开,淡蓝色的维生指示灯与原有设施连成一片,将人口上限稳稳推到900;重工厂的轰鸣声从早到晚未曾停歇,生产舱的金属光泽在日光下泛着冷光;星港的反重力平台始终维持着1米的悬浮高度,绿色的瓦斯输送管在平台下方蜿蜒,像等待投喂的巨蟒。
奥古斯都站在指挥中心的合金平台上,指尖划过全息屏上跳动的资源数据,眉头微蹙。屏幕左侧的“高能瓦斯”数值停留在420单位,右侧的“日均消耗”栏里,重工厂的标注已从“研发消耗”变为“生产待机”——就在两小时前,AI阿尔法的电子音带着清晰的“雀跃”,宣告了攻城坦克研发的最终完成。
“指挥官,M-110‘破城者’攻城坦克原型机测试全部通过。”阿尔法的声音在通讯频道响起,全息屏上立刻切换出攻城坦克的三维模型:110毫米主炮泛着金属冷光,底盘两侧的辅助支撑腿呈收起状态,车身覆盖的合金装甲上还留着测试时的弹痕,“主炮射程3000米,攻城模式后坐力偏差小于2%,动力系统完善,符合生产标准。
奥古斯都的目光落在模型下方的“生产需求”上:500单位晶体矿,100单位高能瓦斯。当前晶体矿储备已达9000单位,足够支撑多台生产,但瓦斯储备仅够生产4台,且星港的维京战机还在“待瓦斯”队列里——每架维京需要150单位瓦斯,基地日均瓦斯产出120单位,若不找到新的瓦斯气泉,后续的装备生产以及发展会严重落后
“米勒,立刻召集四个侦察小分队。”奥古斯都按下通讯器,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果断,“每队配置2名火蝠、6名陆战队员、2名医疗兵,携带3天的压缩口粮与便携扫描仪,分别向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探索,重点寻找高纯度瓦斯气泉,半径50公里,48小时内返回。”
通讯器那头传来米勒沉稳的回应:“收到,指挥官。已通知雷、罗斯、艾米与马克带队,15分钟后在兵营广场集结。”
侦察小分队出发的同时,基地的备战工作也分成了两条并行的轨道——新部队的训练与新装备的生产,在焦土上交织出忙碌的节奏。
兵营的虚空生成舱再次进入高负荷运转状态。一号与二号舱负责陆战队员生成,5分钟1名的效率下,200名新陆战队员的生成计划需要持续17小时;三号舱继续生产火蝠,10分钟1名,10名火蝠的生成将在10小时内完成;四号舱的医疗兵生成节奏放缓,15分钟1名,20名医疗兵的生成周期为5小时。
清晨9点,编号L-151的陆战队员从一号舱走出,头盔下的面孔带着与雷当初相似的茫然。负责训练这批新兵的是马克——他刚结束月末的巡逻任务,高斯枪的枪托上还留着焦土的痕迹。“从今天起,你叫杰克。”马克按下新兵的头盔解锁键,声音比米勒更严厉,“你的训练时间只有5天,比第一批缩短一半,想活下去,就别偷懒。”
新陆战队员的训练强度直接拉满:上午的3公里装甲负重跑变成了5公里,且需要携带模拟弹药(增加10公斤负重);障碍翻越训练中加入了“火墙穿越”——火蝠小队在障碍区喷射出1米高的火焰,陆战队员需在30秒内穿过,训练他们在高温环境下的反应速度;下午的射击训练从固定靶换成了移动靶,100米外的靶标以每秒5米的速度移动,要求10发子弹至少命中7发。
“别盯着靶心跑!”马克在射击场上咆哮,一把夺过杰克手中的高斯枪,调整好枪口角度,“预判它的移动轨迹,在它要到的位置开枪,不是它现在在的位置!”他扣下扳机,子弹精准命中移动靶的靶心,“记住这个感觉,绿皮不会站着让你打。”
火蝠的新训练则加入了“持续压制”科目。10名新火蝠被分成两组,在西侧训练场进行对抗演练——一组扮演“防守方”,需要用火焰喷射器封锁30米宽的通道,阻止另一组“进攻方”突破;进攻方则需要利用地形掩护,寻找火焰喷射的间隙推进。负责训练的凯伦拿着计时器,在一旁记录:“F-021,你的持续喷射时间太长,燃料只够支撑15次,刚才那轮就用了3次,实战中早就没油了!”
医疗兵的训练重点转向“战场快速救治”。莉娜在训练场上设置了“模拟交火区”——陆战队员穿着带有“伤口传感器”的装甲,在烟雾弹的掩护下模拟受伤倒地,医疗兵需要在2分钟内穿越100米的“火力区”,完成伤口诊断与治疗。“M-029,先修复他的装甲!”莉娜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喊道,“他的装甲破损导致维生系统泄漏,不先补装甲,治疗光束没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科普卢到40k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从科普卢到40k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