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
嬴子慕讲的历史案例的科普,如同在历朝历代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了一颗巨大的石子,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滔天巨浪。
这浪潮最先冲击的,便是最贴近百姓生活的婚姻嫁娶。
几乎是在天幕科普结束后的几个时辰内,无数原本因为“亲上加亲”、“知根知底”而订下娃娃亲,或者正在议亲的表兄妹之家,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慌乱与决断之中。
某地,一个还算殷实的乡绅家里,老爷正对着今日上面提亲的媒人和未来的亲家,也是他的姐夫连连作揖,满脸愧色却又无比坚决:
“对不住!实在对不住!姐夫,这门亲事……万万不能成了!您也看到了,天幕都说了,表亲成婚,要出大问题的!我不能害了我家丫头,也不能害了你家小子啊!”
那姐夫本还有些不悦,但一想到天幕上那些畸形儿的画面,以及陈皇后无子的悲剧,也只能重重叹口气,颓然摆手:
“罢了罢了,天意如此,是为了孩子们好……算了吧,算了吧!”
类似的情景在各地上演。
原本交换的庚帖被紧急追回,送去的聘礼被原封不动地退还。
街坊邻里间,原本热议的某对表亲“佳偶”的婚事,瞬间变成了“幸好没成”的庆幸话题。
一种新的共识在快速形成,再好的“亲上加亲”,也抵不过一个健康的孩子重要。
对于那些已经成亲,但尚未生育的近亲夫妻,尤其是女方的娘家疼女儿的,行动更为迅速和果断。
一位心疼女儿的老父亲,带着几个本家兄弟,直接赶到了女婿,也是他内侄家门口,面对一脸错愕的亲家,也是他的姐姐姐夫,他语气沉痛却坚定:
“姐,姐夫,不是我们不顾亲戚情分。天幕的话,你们都听到了。我不能让我闺女冒这个险!
万一……万一生下个不健全的孩子,她这辈子就毁了!今天,我必须把女儿接回去!”
女儿在屋内早已哭成泪人,她既害怕未来可能发生的悲剧,又舍不得夫妻情分。
但最终,在娘家人劝说下,她还是收拾了包袱,一步三回头地跟着父亲离开了那个原本以为会生活一辈子的“家”。
这样的“和离”或“归家”,在道义上竟得到了许多人的理解,甚至赞扬这娘家是“明事理,真疼闺女”。
最令人心酸,是那些已经生下畸形或病弱孩子的近亲婚姻家庭。
在一个村庄里,一位妇人嫁给了自己的表哥,连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天生兔唇,一个体弱多病,不到三岁就夭折了。
她因此在婆家受尽白眼和欺凌,丈夫冷漠,公婆责骂,说她是不祥之人,克子。
而因着这俩孩子,娘家人想给自己撑腰也没有底气。
天幕讲了近亲成亲的危害后,妇人的兄长带着族中子弟,直接闯进了妹夫家。
兄长一把将备受磋磨、形容枯槁的妹妹护在身后,指着曾经的姑父和表弟怒斥:
“你们都听到了!天幕说了!孩子这样,是因为你们血脉太近!不是我妹子的错!我要带我妹子走,从今天起,谁再敢来给我妹子气受,我掀了你们家屋顶!”
婆家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有力的“科学依据”震慑住了,看着周围村民指指点点的目光,再也说不出“扫把星”之类的话。
那妇人依偎在兄长身后,多年来第一次挺直了腰杆,泪水肆意流淌,但这一次,是委屈得以宣泄,尊严得以找回的泪水。
那些没有强大娘家撑腰的女子,或者说娘家不在意自己死活的女子,在听懂了天幕之后,内心也滋生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气。
当婆婆再指桑骂槐时,一个平日里逆来顺受的媳妇,竟第一次抬起头,声音不大却清晰地说:
“婆婆,天幕说了,孩子这样,是因为我和官人是表亲,不是因为我命不好。”
一句话,噎得那婆婆瞠目结舌,再也骂不出口。
这场由天幕引发的风暴,不仅仅是退婚和接回女儿那么简单,它更深刻地动摇了延续千年的观念。
原本被视为“美谈”的姑表亲、姨表亲,瞬间蒙上了一层阴影。
族老们在商议宗族事务时,开始严肃地讨论是否要在族规中明确加入“禁止五服内通婚”的条款。
一些开明的读书人开始撰写文章,引经据典,论证“远婚”的优势和“近婚”的危害。
民间说书人迅速将天幕的内容编成了新的段子,用更通俗的语言在茶楼酒肆传播......
当然,也有固执守旧者嗤之以鼻,认为天幕妖言惑众,破坏人伦。
但更多的,是普通百姓用最朴素的行动——退婚、接女儿、保护受委屈的亲人,来回应这场知识的洗礼。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隐性基因”,但他们听懂了“种地留种”和“养马配种”的比喻,看懂了那些痛苦的照片和真实的悲剧,他们用最直接的方式,选择了保护自己的后代和家人。
现代这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始皇的小公主在后世稿天幕直播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始皇的小公主在后世稿天幕直播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