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笑了笑:“钱不是问题。主要是手续,得想个稳妥的办法。”
他想到老陈。老陈门路广,或许有处理类似事情的经验。他立刻去找了老陈,把情况一说。
老陈眯着眼听完,吐了个烟圈:“私人老宅……三百块……价钱倒是还行。这种房子,好处是自在,坏处就是容易有后患。他说的找关系补办手续,或者签死契,也不是不行,但都得找对门路,找到靠谱的中间人和保人。”
他看了看王超:“小王兄弟,你要是真看上了,老哥我可以帮你牵个线,找街道和房管所的人问问,看看怎么操作最稳妥。不过,这中间可能得打点一下。”
“需要打点多少,陈叔您尽管说,该花的钱不能省。”王超态度很明确,安全第一。
“成,有你这句话就行。我这就去帮你打听。”老陈办事利索。
就在王超为城西小院奔波的同时,他也没放松其他渠道。饭店刘采买那边也传来一个消息,说是有个街道办的一个干部,家里有套多余的房子,是单位早年分配的筒子楼里的一个单间,虽然只有一间房,但是楼房,有自来水,位置也好。问王超,有没有兴趣。
筒子楼单间?王超一听就pass了。虽然生活方便点,但只有一间房,同样拥挤,还没有独立空间,完全不符合他的需求。他婉言谢绝了,更加坚定了要买那个独门小院的决心。
晚上回到家,王超把看房的情况跟父母说了。听到三百块的价格,李秀兰吓得直捂胸口:“三百块!我的老天爷,这钱得攒多少年啊!”
王建国也眉头紧锁,沉默地抽着烟。
“爸,妈,钱的事你们不用担心,我能解决。”王超语气肯定,“那房子我看过了,独门独院,三间房,还有个厨房,比咱们现在住得宽敞多了。关键是,有了自己的院子,刚子和玥儿也能有地方玩,安全不少。上次看电影的事,不能再发生了。”
提到上次王玥走失的事,李秀兰和王建国都沉默了。那件事给他们留下的阴影太大了。
王红也轻声说:“要是真有那么个院子,确实挺好的。”
王建国最终掐灭了烟头,看着儿子:“超儿,你长大了,有主意。这事……你觉得行,就看着办吧。但一定要稳妥,手续上不能出岔子。”
“爸,您放心,我知道轻重。”
两天后,老陈那边带来了好消息。他通过关系找到了房管所的一个办事员和街道的一位老人,表示如果交易双方自愿,可以做一个“典契”或者“长期租赁”的形式来规避直接买卖的风险,并由他们作保,基本上能确保后续安宁。当然,打点费用花了王超三十块钱。
王超觉得这个方案可以接受。他再次约见了赵同志,在老陈和保人的见证下,双方最终以二百八十元的价格,签订了一份为期二十年的“长期租赁契约”,并约定租金一次性付清。在契约中,巧妙地将各种权利义务和违约条款写得清清楚楚,在实质上达到了买卖的效果。
当王超将厚厚一沓钱交给赵同志时,他的手也有些微微颤抖。这不仅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最大的一笔支出,更是他改变家庭命运的关键一步。
拿到钥匙和契约文书的那一刻,王超长舒一口气。虽然过程有些周折,但总算迈出了这坚实的一步。
接下来,就是找个合适的时机,告诉家人这个好消息,然后准备搬新家了。看着手中那串沉甸甸的钥匙,王超仿佛已经看到,全家人在新院子里,开启更美好生活的画面。
第三十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