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暗夜无声的支援
新家的生活终于步入正轨。院子里不再有好奇的邻居围观,屋里新颖的家具也习惯了它们的存在,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王超很享受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他每天清晨在院子里打打拳(上辈子养成的习惯),看着父母上班,姐姐去书店,弟弟妹妹上学,然后便开始打理这个小天地,规划着未来。他甚至真的在院子角落开辟了一小畦菜地,撒上了葱蒜种子,还琢磨着等天气再暖些,弄2小鸡崽来养(有政策规定,只能2只)。
通过秒杀系统,财富和物资依旧在稳步积累。他像一只勤劳的松鼠,将各种或常见或稀罕的物品分门别类存入空间,只将少量适合家用的东西,以“单位福利”或“朋友相赠”的名义,不动声色地融入家庭生活。家里的伙食水平、日用品质,都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善中,悄然提升着。
然而,这份宁静在一个下午被打破了。老陈罕见地主动上门,找到了王超的新家。看到这规整的小院,老陈眼中也闪过一丝讶异,但很快被凝重取代。
“小王兄弟,你这地方不错,清净。”老陈接过王超递来的烟,坐在院中的小凳上。
“还得谢谢陈叔您之前帮忙,手续才能办得那么顺当。”王超真心实意地道谢。
老陈摆摆手,吸了口烟,压低声音:“客套话不说了。今天来是有正事跟你说。最近,赣北那边遭了灾,洪水冲了不少地方,情况不太好。”
王超心里一凛,坐直了身体。天灾人祸,在任何时代都是大事。
“上头下了大力气救灾,从各地抽调了很多物资过去。”老陈继续说道,声音更低了,“这一抽调,市面上能流通的东西就紧了。而且,为了稳定局面,防止有人趁乱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政府对物资的管控一下子严了很多,打击地下交易的力度也加大不少了,风声很紧。”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王超一眼:“我知道你路子活,手里常有过硬的东西。但这段时间,务必小心,能不出手就别出手,非要出手,也得找绝对可靠的熟客,千万别撞枪口上了。这节骨眼上,被抓到可不是小事。”
送走语重心长的老陈,王超的心情有些沉重。他回到屋里,关上门,意识沉入系统空间。今天秒杀到的三样东西赫然在目:
【优质大米500斤,烟熏腊肉50斤,自热火锅10盒。】
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米袋、油亮扎实的腊肉,以及那明显超出时代认知的自热火锅,王超沉默了。老陈带来的消息,像一块石头投入他平静的心湖。一方面,他需要更加谨慎,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得知远方有人正在受苦,自己却坐拥如此巨量的食物,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在他心中涌动。
他不是圣母,深知在这个时代保全自身和家庭是第一位的。但眼睁睁看着同胞受灾,自己有能力做点什么却无动于衷,这与他内心深处某些朴素的价值观相悖。
更何况,乱世囤粮固然是自保之道,但在这种集体面临困难的时刻,适当的“回馈”或许也是一种更长远的“投资”——一种对内心安宁和未来福报的投资。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那500斤大米和50斤腊肉。这些东西,如果通过老陈渠道慢慢出手,确实能换回不少钱,但风险也伴随老陈的警告陡然增加。而如果……如果将它们用在另一个地方……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迅速成型。他不能以个人名义捐赠,那太显眼,无法解释来源,甚至会引来不必要的调查。但他可以匿名。
他想到了老陈提到的,政府正在全力组织救灾。那么,直接将物资送到政府门口,无疑是最直接、最能发挥作用的方式。
至于那10盒自热火锅,太过扎眼,暂时不能动。但那500斤大米和50斤腊肉,以及空间里还存放着的之前秒杀到、一直没处理完的约一百多斤陈旧米,加起来超过六百五十斤的粮食和肉食,在这个缺粮的当口,绝对是一份沉甸甸的助力!
决定了!就捐这些!全部捐出!
如何操作?白天肯定不行,目标太大。只能晚上行动。利用系统空间收取自如、不留痕迹的特性,在夜深人静时,将这批物资一次性取出,堆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比如,地区行政公署或者救灾指挥部这类官方机构的大门口附近。
想象一下,第二天清晨,上班的工作人员打开大门,发现门口凭空出现堆积如山的粮食和腊肉,那种震撼和惊喜……王超几乎能想象到那会引起怎样的轰动。
这不仅能实实在在帮助到灾民,也能极大地鼓舞救灾的士气,更能让这批来路不明的物资,以一种最“安全”也最富戏剧性的方式,发挥出最大的光和热。
计划已定,王超心中反而一片平静,甚至隐隐有种期待。他仔细推敲着细节:时间必须选在后半夜,凌晨两三点,是人最困倦、街道最空旷的时候。地点要选在行政公署门口,那里相对开阔,便于堆放和后续搬运,而且意义重大。他需要提前去踩点,熟悉路线和周边环境,确保行动万无一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