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老师傅们
东厢房里堆积如山的旧工具和零件,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王超心上,也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这些东西蕴含着价值,但要将价值兑现,首先得让它们恢复基本的品相和功能。生锈的需要除锈,损坏的需要修理,混杂的需要分拣。这活儿技术含量不高,但极其繁琐,需要耐心和经验,更重要的是需要绝对可靠的、不会多嘴的人手。
他自己做不来,也没那么多时间。张胜利兄弟俩在上班,且更擅长出力气的活。街坊邻居人多眼杂,容易走漏风声。他需要一个封闭、可靠的环境,和一批既懂行又嘴严的劳动力。
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张保国身上。这位轧钢厂的老工人,人脉广,知根知底,而且刚刚承了王超天大的人情。更重要的是,张保国这类老师傅,认识的也多是同样从工厂一线退下来、或者因为儿女顶替而闲赋在家的老伙计。这些人有技术,有时间,对工厂、对工具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渴望发挥余热,更珍惜来之不易的额外收入机会。
这天晚上,王超提着一瓶酒和一包花生米,再次登了张保国家的门。
张保国见到王超,更是热情无比,连忙把他让进屋:“超儿,快进来坐!你看你,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
“张叔,跟您我就不绕弯子了。”王超坐下,开门见山,“我最近通过朋友的关系,接手了一批各单位淘汰下来的旧工具和零件。”
张保国一听是“旧工具零件”,眼睛顿时亮了,这是老工人的本能兴趣:“哦?都是些什么东西?在哪儿呢?”
“东西在我家东厢房,不少,挺杂的。扳手、钳子、螺丝螺母,还有些小零件。”王超斟酌着词句,“东西是好的,就是堆放久了,很多生了锈,有些小毛病,需要清理、除锈、修理一下,有些混在一起的也得挑拣分门别类。这活儿费眼睛,耗工夫,需要懂行的老师傅。”
张保国立刻明白了王超的来意,他拍着胸脯:“超儿,你是想找人干这活儿?找我算找对人了!别的不敢说,论起摆弄这些铁家伙,我们这些老家伙比年轻人强!你说,要几个人?我明天就能给你找来!保证都是技术过硬、嘴巴严实的!”
王超要的就是这句话。“那就太谢谢张叔了!人数嘛,先找三四个吧,活多,咱们慢慢来。至于报酬……”他顿了顿,说出了早已想好的方案,“我也不能让老师傅们白忙活。这样,每天管两顿饭,中午和晚上,保证有荤腥,米饭管饱。另外,每天完工,每人给一斤腐竹,一斤红薯粉,当做酬劳。您看怎么样?”
“什么?!”张保国一听,声音都拔高了几分,眼睛瞪得溜圆,“管两顿带荤腥的饱饭?还……还每天给一斤腐竹、一斤红薯粉?!”
这报酬,远远超出了张保国的预期!这年头,能吃上饱饭就不错了,带荤腥的饭食,那是过年过节才有的待遇。腐竹和红薯粉更是实实在在的好东西,耐存放,能顶粮,还能改善伙食。这待遇,比很多在岗的临时工都强了!这哪里是找干活的人,这简直是请大爷啊!
“超儿,这……这给的太多了!使不得,使不得!”张保国连连摆手,“都是老伙计,帮帮忙,管顿饭就行了,哪能要这么金贵的东西!”
王超态度却很坚决:“张叔,话不能这么说。老师傅们的手艺和时间都金贵,我不能让大伙儿吃亏。就这么定了,饭食和东西我都准备好了,只要活干得好,这点报酬是应该的。您要是不答应,我都不好意思开口请您帮忙了。”
见王超态度诚恳,不像客套,张保国激动得手都有些抖了。他知道,王超这是变着法儿地照顾他们这些老家伙,更是给他张保国天大的面子。他重重地点点头,声音有些哽咽:“好!好!超儿,张叔啥也不说了!这事包在我身上!我找的人,要是有谁偷奸耍滑,或者嘴巴不严,我第一个不答应!”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张保国就领着三个人来到了王超家的小院。算上张保国自己,一共四位老师傅。都是五六十岁的年纪,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工装,脸上带着岁月的风霜,但眼神都透着老工人的精明和沉稳。
“超儿,我来给你介绍,”张保国指着一位身材高大、声音洪亮的老者,“这是老赵,赵大海,以前机械厂的老钳工,八级!手巧得很!”
“赵师傅,辛苦您了。”王超恭敬地问好。
赵大海爽朗一笑:“王超同志是吧?老张都跟我们说了,你放心,活儿交给我们,保准给你弄得利利索索!”
另一位个子稍矮,戴着老花镜,看起来有些沉默寡言,“这是老李,李德明,以前在五金厂,专门跟螺丝、扳手这些打交道,闭着眼睛都能摸出规格来!”
“李师傅,您好。”
李德明推了推眼镜,只是点了点头,没多说话,但目光已经扫向了东厢房的方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