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尔区德比的硝烟中带回一场艰难的平局,多特蒙德全队都仿佛经历了一次高压淬火。
林枫在傲赴沙尔克球场的表现——尤其是下半场展现出的韧性与调整能力——让他在更衣室内获得了更为坚实的认可。
质疑的声音虽未完全消失,但已从“他行不行?”转变为“他能带来多少?”。
训练基地的气氛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萨默尔的训练课依旧保持着德国式的严谨与高强度,但围绕林枫展开的战术演练比重明显增加。
他不再是需要小心观察的“新玩具”,而是被正式纳入引擎舱,开始与各个部件进行深度磨合。
萨默尔将林枫叫到战术室,屏幕上反复播放着对阵沙尔克04的比赛片段,尤其是多特蒙德由守转攻的几个关键节点。
“看这里,林,”萨默尔暂停画面,指着林枫回撤接应罗伊特的瞬间,“你做得对,回撤能缓解压力。但接下来,你的选择可以更大胆。”他用电子笔在屏幕上划出两条线路,“沙尔克的边后卫当时压得很靠上,这里,和这里,都是巨大的空当。你拿到球后,第一眼就要看到这些,而不是只寻求安全的横向传递。”
他要求林枫在接球前就完成对场上局势的预判,提升由守转攻第一传的速度和威胁性。“你的传球是武器,但要更快地拔出来。我要你成为反击的发起点,而不仅仅是过渡点。”
此外,萨默尔还着重加强了林枫与两名前锋的特定配合套路。
与科勒的练习集中在各种情况下的传中球——高球、低平球、旋转球,要求林枫根据科勒的跑位和对方防守的站位,选择最合适的传球方式。
科勒对此乐此不疲,训练中常常能听到他洪亮的喊声:“高一点,林!对,就是这样!我的地盘!”
与阿莫鲁索的配合则更注重地面渗透和肋部的穿插。
林枫需要练习在狭小空间内,利用脚后跟、挑传等技巧,为喜欢斜插跑位的巴西人输送炮弹。
阿莫鲁索灵动的跑位和对传球落点的苛刻要求,也在反向锤炼着林枫传球的精准与想象力。
高强度的针对性训练开始显现效果。
在分组对抗中,林枫与队友之间的连线愈发频繁和致命。
一次进攻,林枫在右路与埃瓦尼尔森做了一次二过一后,没有下底,而是送出一记极具穿透性的对角线长传,精准地找到了左路高速插上的年轻后卫德德(Dédé),后者舒服地停球下底传中,助攻科勒头球破门。
这次跨越半场的调度,展现了林枫日益广阔的视野和与队友日益增长的默契。
另一次,他在禁区弧顶背身拿球,看似要传给侧面要求的阿莫鲁索,却用一记no-look pass(不看人传球),将球鬼魅般地塞给了反向插入禁区的拉尔斯·里肯,后者几乎形成单刀。
虽然里肯的射门被扑,但这次传球引来了场边包括萨默尔在内的一片低呼。
这种充满创造力和欺骗性的传球,正是多特蒙德进攻端此前所欠缺的元素。
林枫自己也感觉到了变化。
57%的融合度让他对身体的微控、触球的感觉和比赛节奏的把握都上了一个台阶。
他处理球更加从容,在高强度对抗下完成技术动作的成功率稳步提升。
他甚至开始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练远射,弥补自己得分手段的相对单一。
德甲第二轮,多特蒙德回到威斯特法伦球场,迎战实力不俗的柏林赫塔。
经历了德比的洗礼,球迷们的期待值更高,气氛热烈而充满信心。
比赛开始后,柏林赫塔试图复制沙尔克的策略,用积极的中场拼抢限制多特蒙德的组织。
但这一次,多特蒙德的准备明显更加充分。
林枫踢得更加聪明和主动。
他不再与对方进行无谓的缠斗,而是通过更频繁、更灵活的跑动来摆脱盯防。
接到球后,出球果断,多次利用精准的长传直接联系前场的科勒和阿莫鲁索,绕开了柏林赫塔的中场屏障。
第二十一分钟,进球到来。
多特蒙德后场断球,林枫在中圈附近接到罗伊特的传球,他抬头观察的瞬间,发现柏林赫塔的防线正在前提造越位。
他没有丝毫犹豫,摆动右腿,送出一记超过四十米的贴地直塞!
足球如同安装了导航,穿透了整条防线,带着恰到好处的速度和线路,找到了反越位成功的阿莫鲁索!
巴西人形成单刀,面对门将冷静推射远角!
1:0!
“Goooooooal!!!马西奥·阿莫鲁索!林枫的传球!上帝视角!完美的时机和线路!”解说员激情呐喊。
威斯特法伦球场瞬间被点燃!
这个进球,从断球到传球到跑位到终结,一气呵成,完美体现了萨默尔强调的快速反击理念,而林枫的那脚传球,则是整个进攻的画龙点睛之笔。
领先后的多特蒙德踢得更加游刃有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刚成年就被称为世一中!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刚成年就被称为世一中!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