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年(4054年)春二月初一,丙午日,派遣耿炳文、刘成从广德出发攻取长兴。
张士诚的将领赵打虎率领三千士兵迎战,被打败,朱元璋的军队追击到城西门,赵打虎逃往湖州。
戊申日,耿炳文攻克长兴,缴获战船三百多艘,擒获张士诚的守将李福安、答失蛮等人。
义兵万户蒋毅率领他的部下二百人投降。
有一个叫温祥卿的儒士,为躲避战乱,带着全家前来归附。
耿炳文和他交谈后,认为他是个奇才,于是留他在军中参与谋划军事,采用他的计策,分兵占据要害之处,设置作战器具,做防守的打算。
三月初一,乙亥日,改长兴州为长安州,设立永兴翼元帅府,任命耿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刘成为左副元帅,李景元为右副元帅镇守此地。
壬午日,攻克常州。起初,常州的兵力虽然少,但粮食充足,所以坚决抵抗而不被攻下。
等到诱骗我军叛兵进入城中,城里士兵增多、粮食减少,无法自给,我军进攻得更猛烈了,吕珍趁夜逃走,徐达等人于是占领了这座城。
提升廖永安担任行枢密院同佥,俞通海担任行枢密院判官,常遇春担任中翼大元帅,胡大海担任右翼统军元帅,在帐下值宿警卫。
丁亥日,设置毗陵翼,任命汤和担任枢密院同佥,总管张赫担任元帅驻守此地。
命令镇抚孙继达疏通治理护城河。
改常州路为长春府,让高复暂代知府事务。
高复是济南临邑人,处理政务时有仁爱惠民之举。
这年夏天大旱,他到城隍庙中斋戒祷告。
夜里梦见神仙告诉他说:“你起来,雨就要来了。”
黎明时分,果然下起了大雨,这一年粮食丰收,百姓歌颂他的恩德。
高复任职七年后,调任吉安府同知。
洪武元年,高复因年老多病辞官,皇帝赐给他一半的俸禄来赡养他。
洪武八年八月去世,皇帝下令将他葬在上元县凤栖乡。
己丑日,又将长春府改为常州府,晋陵县改为京临县,武进县改为永定县。
不久,京临县被并入永定县。
徐达、常遇春、桑世杰率领士兵夺取马驮沙,将其攻克。
夏季四月初一,乙巳日。
丁卯日,攻克宁国路。在此之前,皇上命令徐达、常遇春率领军队攻取宁国,长枪元帅谢国玺弃城逃跑,守臣别不华、杨仲英等人关闭城门抵抗坚守,宁国城虽小却很坚固,明军攻打了很久也没能攻克。
常遇春被流箭射中,包扎好伤口后继续作战,皇上于是亲自前往督战。
到达后,登上高处远望,说:“这如斗般大的城,竟敢抗拒我的军队!”
于是命令制造飞车,在车前面编织竹子作为多重遮蔽物,分几路一同进攻,杨仲英等人难以支撑,打开城门请求投降。
百户张文贵杀死妻妾后自刎而死,明军擒获他们的元帅朱亮祖,还俘获了十多万军士、两千多匹马。
于是下属的太平、旌德、南陵、泾县等县相继被攻下。
五月初一,乙亥日,张士诚派遣他的左丞潘原明、元帅严再兴侵犯长兴,驻军在上新桥,守将耿炳文出兵打败了他们,活捉数百人,斩杀很多敌军,潘原明等人逃走。
戊寅日,应天府上元县钟山乡的百姓进献了两株一茎二穗的瑞麦。
己卯日,江淮分枢密院副使张鉴、佥院何文政率领军队攻打泰兴。
张士诚派兵前来救援,元帅徐大兴、张斌击败了他们,擒获他们的将领杨文德等人,于是攻克泰兴。
铜陵县尹罗得泰、万户程辉投降。
宁国府宁国县进献了三株一茎二穗的瑞麦。
应天府句容县进献了五株一茎二穗的瑞麦。
壬午日,常遇春率领部将王敬祖等人带兵驻扎在铜陵。
池州路总管陶起祖前来投降,并且讲述了城中兵力薄弱、可以攻取的情况。
常遇春于是谋划夺取池州。
丙申日,常遇春派遣兴国翼分院院判赵忠、元帅王敬祖等人攻打池州的青阳县。
蕲州徐寿辉的部将赵普胜出兵前来抵御,王敬祖率领几十名骑兵冲击他的军阵,军阵大乱,众士兵乘势猛攻,于是打败敌军,攻克青阳县。
赵普胜原本是巢湖水军元帅,起初和俞通海等人一起前来归降,中途叛变离开,归降了徐寿辉。
他为人勇猛,善于使用双刀,人们称他为“双刀赵云”。
枢密院判俞通海、赵彧率领水军攻占太湖马迹山,使张士诚的部将钮津等人归降,于是径直前往东洞庭山。
张士诚的部将吕珍率兵突然赶到,众将领仓促间想要退兵,俞通海说:“不行,他们人多我们人少,退兵就会暴露实力,他们会更多地聚集兵力,在险要之处拦截攻击我们,我们凭什么抵挡呢?不如和他们交战。”
于是俞通海身先士卒,箭射中他右眼下方,他毫不动摇,缓缓命令侍从穿上自己的铠甲,站在船上督战,吕珍没能占到便宜,于是率军离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