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道被俘后押至武昌处死。李明道是丰城人,家境富裕,趁乱起兵归附陈友谅。被胡大海俘获后,太祖宽恕他,任命为行省参政,令其与曾万中同守吉安。两人不和,李明道再次叛附陈友谅。陈友谅败亡后,李明道逃回丰城,剪掉胡须藏匿于武宁山中,后被茶客认出,绑送武昌处死。他曾养的狗被明军带至武昌,见他被杀,不停哀鸣徘徊,衔来他的肉用沙子掩埋。太祖赞赏此狗忠义,下令收葬李明道。
甲寅日,太祖召集诸将说:“各位跟随我历经劳苦,如今虽仍需辛劳,但终将换来安逸。就像农民春夏耕耘,秋日收获,先付出才会有回报。如今我们要先吃苦,后享乐,如农民盼丰收般等待时机。至于因旱涝虫灾导致收成不足,那是天时所致,非勤劳与否造成。”
乙卯日,设立湖广行中书省,任命枢密院判杨璟为参政。
丙辰日,太祖从武昌出发,命常遇春遣送陈理的官属前往建康。
三月初一(乙丑日),太祖抵达建康。
丙寅日,封陈理为归德侯,下诏告知臣民:“我以微末之身,承蒙天地众神眷顾,位居亿万臣民之上,平定天下、安定百姓,疆土日益拓展。此前陈友谅弑主僭逆,罪恶满盈,起兵侵犯边境,我于是兴师问罪,以慰百姓期盼。赖天地神灵庇佑,军队所到之处无往不胜,江西各郡一举攻克。陈友谅怙恶不悛,于癸卯年七月屯兵洪都城下,我亲率水军决战,陈友谅败死,其将士全部投降。进攻武昌时,其子陈理归降,湖广各郡随后平定。长江、汉水得以安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现布告朝廷内外,使众人知晓。”
丁卯日,命金大旺镇守抚州。设置起居注给事中一职。太祖第六子朱充出生,为胡妃所生。
太祖对廷臣说:“剽悍骄暴并非人的本性,而是后天养成的习性。若以礼法规范,剽悍者可变得温顺,骄暴者可变得安分,就像烈马经调教后会驯服。如今初创时期,若无礼法,人们便无准则可守,故必须以礼法矫正不良习性。然而制定礼法不难,遵守礼法才难。人们懂礼便不会凶暴,守法便不会蛮横。三尺孩童虽弱小,遇强暴而不被欺,正是因有礼法。如今当务之急,便是推行礼法,不可拖延。”
戊辰日,归德侯陈理与群臣一同朝见,太祖十分怜悯他。陈理退朝后,太祖对群臣说:“陈氏败亡,并非因无勇将强兵,而是因上下骄横、法令松弛、不能坚韧、恃众寡谋。若他们稳重有谋、上下一心,凭荆楚的财富、江汉的险要,跨豫章、连闽越,保护百姓以等待时机,那么进可窥伺中原,退可割据一方,我怎能轻易攻取?一步失误便导致土崩瓦解,这实在值得借鉴。”
任命中书左丞汤和为平章政事。当时汤和镇守常州,率元帅吴福兴率水军进攻黄杨山,遭遇张士诚水军,将其击败,擒获千户刘文兴等四十九人,缴获战船六艘,故有此任命。
确定大都督府等衙门官制:大都督为从一品,左右都督为正二品,同知都督为从二品,副都督为正三品,佥都督为从三品,经历为从五品,都事为从七品;各行省平章政事为从一品,左右丞为正二品,参知政事为从二品,郎中为从五品,员外郎为从六品,都事、检校为从七品,照磨、管勾为从八品;理问所正理问为正四品,副理问为正五品,知事为从八品;都镇抚司都镇抚为从四品,副镇抚为从五品,知事为从八品;金吾侍卫亲军都护府都护为从二品,经历为正六品,知事为从七品,照磨为从八品;统军元帅府元帅为正三品,同知元帅为从三品,副使为正四品,经历为正七品,知事为从八品,照磨为正九品;各卫亲军指挥使司指挥使为正三品,同知指挥为从三品,副使为正四品,经历为正七品,知事为从八品,照磨为正九品;千户所正千户为正五品,副千户为从五品,镇抚、百户为正六品;各万户府正万户为正四品,副万户为从四品,知事为从八品,照磨为正九品。
当日,太祖驾临戟门,中书省大臣献上所定官制班次图。太祖看完后,谈及选拔谏议官员时说:“论道治国是辅弼大臣之责,御敌安边是将帅之责,建言献策是侍从之责,激浊扬清是监察官员之责,这些都是朝廷要职。至于纠正过错、补救失误的谏诤之臣,尤其难以选到合适的人。刚直者有时过于偏激,懦弱者又毫无建树,必须是为国忘家、忠诚忘身之人方可胜任,否则,那些患得患失之辈,怎能依靠?”
己巳日,句容儒士戎简拜见太祖,谈及陈氏之事时说:“主上此前在九江击败陈友谅,其军溃散,为何不乘胜直取武昌,反而退兵?如今虽攻克,却多费不少力气。”太祖说:“你身为儒士,难道没听过‘覆巢之下无完卵’吗?况且事情有缓急,用兵贵在灵活。陈友谅兵败时,我怎会不知乘胜追击?兵法说‘穷寇勿迫’,若急追,他们必拼死反抗,我方伤亡必多。我故意放他们走,派偏师牵制,以防其逃脱。料想他们受重创后,人人只求自保,无暇再战,我以大军压境,故全城归降。这样一来,我军无伤、百姓保全、智勇彰显,所得难道不多吗?”戎简十分信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