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父老们都高兴地再次拜谢说:“感激陛下的恩德,我们无以为报。”
五月初一壬午日,皇上从濠州返回,对中书省大臣说:“我前往濠州,所经过的州县,看到百姓稀少,田野荒芜。自从战乱爆发以来,百姓死亡,有的流落到其他郡县,无法回到故乡,亲人离散,生计全无,这些人难道没有怨恨叹息吗?怨恨叹息产生,都足以损伤和气。中书省要命令有关部门广泛查访,让流民各自返回故乡,恢复旧业,以顺应百姓繁衍生息,希望这些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所。”
庚寅日,皇上曾命令有关部门访求古今书籍,收藏在秘府中,以供阅览。
于是对侍臣詹同等说:“三皇、五帝的书没有完全流传于世,所以后世很少知道他们的事迹。汉武帝悬赏征求前代遗留的书籍,六经才得以出现,唐尧、虞舜、夏商周三代的治国之道,才能够被了解。汉武帝雄才大略,后世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表彰六经,阐释圣贤之学,又对后世有大功绩。我每次在宫中无事时,就拿孔子的言论来看,像‘节约用度而爱护百姓,按农时役使百姓’,真是治国的好准则。孔子的言论,确实是万世的师表。”
这个月,左相国徐达从安礼返回。
六月初一壬子日,将医学提举司改为太医监,设置少监,官职为正四品;设置监丞,官职为正六品。
任命孙守真为少监,葛景山为监丞。
癸亥日,皇上对群臣说:“国家的祸福,我和你们共同承受。从前群雄并起,相互对峙,谁不想成就大业?然而没几年,徐氏因柔弱怯懦而灭亡,陈氏因刚猛残暴而灭亡。如今只有张士诚还在,来归附的人都说他政事废弛,亲近奸邪之人,上下相互蒙蔽,民心离散怨恨,费用没有节制,士兵困顿疲惫却征调不停,这是将要灭亡的时候。能看清灭亡原因的,才能谋求生存;能明辨危险的,才能求得安定。那些不懂得安危存亡变化的人,能成功的很少。如果我们君臣傲慢懈怠不警惕,最终也会重蹈他们的覆辙,难道不可怕吗!你们应竭尽忠诚和力量,来纠正我的不足之处,务必恭敬不要疏忽。”
秋七月初一辛巳日,皇上派遣使者送信给扩廓帖木儿说:“先前尹焕章前来,我随即派遣汪河回访,到现在还没回来。我想阁下的想法是,当时孛罗率领精兵前往云内,云内与京城很近,这种形势下孛罗必定会先挟持天子,阁下恐怕会受他号令控制,所以全力与他对抗;如果送回使者,必然会泄露计划,所以扣留使者不送回。阁下难道不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豪杰君主平日讲究信用、谋求和睦,按时进行朝见聘问,像季札到鲁国,请求观赏周王室的音乐,韩起前来聘问,从而了解周礼,从没听说有拘留使者的制度。有战事时就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合纵连横。以此体恤邻国,保卫宗庙社稷。至于阅兵约定战期,使者往来,还担心延误期限,也没听说有拘留使者的。古人对待使者确实是这样。只有春秋时期郑国与楚国断绝关系,楚国人捉拿良霄;汉朝多次讨伐匈奴,匈奴拘押苏武,这是夷狄报复仇怨的浅陋见识,没想到阁下反而效仿他们?我也不把这事放在心上。我曾说:齐国有十二处山河,齐桓公凭借它们多次会盟诸侯;秦国有易守难攻的山河,周朝、汉朝依靠它们统一天下。韩、赵、魏三国内外有山河作为屏障,晋文公凭借这世代主持霸业。幽、燕北面有居庸关,南面有三关阻隔,是天下的大都会。这四个重要地方,阁下若能全部占有,应当对此用心。阁下自认为智谋高、势力大,傲慢不与我合作,也不再留心这些,还准备千里运粮,远征江淮谋取利益,这是阁下抛弃旧好,挑起新争端。兵力分散,必然力量薄弱,所以孛罗虽死,余党在西北作乱,凤翔、鹿台的军队结党东进,俞宝在乐安抵抗,王仁逃回东齐,幽、燕没有可托付的亲信,若再加上南方军队,四面起兵,该怎么办?这些都是从中原归附的将士所说,难道不详细吗?对于使者回去复命的言辞,阁下拘留使者,到底有什么好处?想来阁下不过是想挟持天子号令诸侯,效仿魏武帝,最终篡夺汉家天下。然而魏武帝能让公孙康擒获袁尚使辽东归服,让马超怀疑韩遂平定关中,皇后、太子如同在他掌控中,才能暂时安定中原。阁下自己估量,能像魏武帝那样处理好这些事吗?恐怕都比不上他吧。况且古代治国,不只是君主在朝堂决断,臣子也在下面积极谋划。汉王在成皋,用粗劣食物招待楚国使者,用丰盛食物招待亚父范增的使者,这是听从陈平的计策。礼仪虽有厚薄,未曾拘留使者。拘留使者的主意,虽由阁下提出,也可见您的谋臣比不上陈平。事情都是这样,曹操的事业怎能成功呢?倘若您能改变做法,恢复旧好,放回我的使者,救灾恤患,各自保卫疆土,那么地利可守,后患可缓,这对阁下的好处很大!如果不这样,我就整顿船只,趁春水便利,命襄阳军队经唐、邓郊外,北进嵩、汝,命安陆、沔阳军队夺取德安,向汴梁进发,命安礼、濠、泗将领从陈、汝直捣汴梁,徐邳军队夺取济宁,淮安军队约王信海道水军会同俞宝进入山东,加上张士诚、李察罕和孛罗帖木儿的内患,这时阁下的领地必然土崩瓦解,所以拘留使者对您没好处,反而有害。希望阁下与各位君子共同商议,不要独断专行,以免留下后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