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日。派使者去祭祀王国的山川,是因为要封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
皇帝下诏命令天下郡守县令访求推举有学识、德行笃厚的士人,以礼送往京城。
左副将军李文忠、左丞赵庸在白海子的骆驼山击败了元太尉蛮子、平章沙不丁、朵儿只八剌等人,随后进驻开平,元平章上都罕等人投降。
都督孙兴祖以及燕山右卫指挥平定、大兴左卫指挥庞禋等率领的军队驻扎在三不剌川,遭遇敌军,奋力战斗,都在五郎口阵亡。海宁卫指挥副使孙虎率领军队来到落马河,与元朝太尉买驴交战,战死了。孙兴祖,濠州人,性格刚毅,有胆量和勇气。起初他跟随皇上夺取和阳,在军队中默默无闻。等到渡过长江,攻下毗陵,他都率先登上城池,因此凭借战功被授予右都先锋的职位,攻克宣城、宜兴、马驮沙,他都有功劳。又跟从军队夺取婺州、越州、舒州、池阳,在龙江打败陈友谅,升任统军元帅。接着又捣毁了瑞昌的八阵营寨,进军讨伐南昌,升任为天策卫指挥使,镇守海陵,敌人不敢侵犯他的辖境,又被升任为骠骑大将军、大都督府副使,调去镇守彭城。等到大将军攻克元都后,皇上因为北方州郡是重要的地方,命令孙兴祖戍守。孙兴祖到了以后,纪律严明整肃,军民都安居乐业。到这时,他跟随大将军向北征伐,因为战死,享年三十五岁。这件事被皇帝知道后,皇帝非常悲痛,派遣使者前往北平去吊祭(他),下令(让他)在通州开平王常遇春的祠堂里附祭(共享祭祀)。朝廷追赠他为推忠宣力效节功臣、龙虎上将军、北平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封他为燕山侯,谥号为忠愍。孙虎,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当初归附时,他被派去跟随其他军队支援池阳,攻克了于潜、昌化,安抚了严州、诸暨,因为功绩被授予千户的官职,在攻克新城,夺取桐庐的战役中,都有功劳,后来被提升为海宁卫指挥副使。嘉兴发生叛乱,孙虎带领军队前去征讨并将叛军斩杀,之后又被调往福建作战。他回来以后,跟随大将军征讨沙漠,战死了,皇帝下诏追赠他为镇国将军、佥大都督府事,追封他为康安郡伯。
山西忻州官员安时敏、静乐县丞谭章等人,私下与元四大王勾结,暗中泄露军中消息,准备叛乱,事情败露后,被诛杀。
己亥日,皇帝下令开设科举选拔士人。诏书说:朕听说周朝的制度,从贡士中选拔人才,所以贤能的人在位,百姓就有君子的品行,因此风俗淳朴美好,国家容易治理,教化也很显着。汉、唐和宋这几个朝代,通过科举选拔士人,各自都有固定的制度。然而只是看重诗词文章方面的学问,却不追求品德和才学的全面发展。以前元朝按照古制设立科举,对待士人十分优厚,而权贵豪强的官员,经常收纳争名逐利的人,攀附权贵,窃取官位,他们获得的资历,甚至在贡士之上,那些怀有才华、坚守正道的贤人,耻于与他们同列,甘愿隐居山林而不出来。社会风俗的弊病,竟然到了这种地步。现在我统一了华夏与四夷,正要和百姓共享太平盛世的治理成果,所担心的是任用的官员不称职,会使我的百姓遭殃,希望得到贤能的人和君子并任用他们。从今年八月开始,特地设立科举,用来选拔有才华、有学识、有高尚品德的人。务必是精通经义,品行端正,博古通今,文质兼备,名声与实际相符。其中中选的人,朕将在朝堂上亲自策问,观察他们的学识,评定他们的高下,任命他们官职,如果有才能学问出众的,等待以后提拔,让朝廷内外的文臣,都由科举而选拔,不是科举出身的人不能担任官职,那些到处游说、奔走钻营的人,自然容易淘汰。唉!设立科举选拔人才,希望能够得到全面的人才;任用官员只看他是否贤能,或许可以实现治国之道。告诉你们大家,要体会我的深切用心。
朝廷派遣使者向高丽、安南、占城颁布科举诏令。
辛丑日。左副将军李文忠率军赶赴应昌,距离应昌还有一百多里时,抓获了一个胡人的骑兵,问他:“四月二十八日,元主已经死了,现在我要从应昌前往开平报告国丧。”李文忠就率领军队日夜兼程地前进。癸卯日,又遇到元军,与他们交战,大败元军,追到应昌,于是包围了应昌城。第二天攻克了那里,俘获了元主的嫡孙买的里八剌和后妃、宫女以及诸王、省院的高官士卒等,还缴获了宋元玉玺、金宝十五件,宣和殿玉图书一件、玉册两件,镇圭、大圭、玉带、玉斧各一件,以及不计其数的骆驼、马匹、牛羊。派人把他们都押送到京城。只有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和几十名骑兵逃走了。文忠亲自率领精锐骑兵追击他,追到北庆州,没有追上就返回了。军队经过兴州,遇到元朝将领江文清等人,(江文清等人)率领军民三万六千九百多人前来投降。到达红罗山,又使敌军将领杨思祖等一万六千多人归降。军队返回北平后,派人押送江文清、杨思祖等人前往京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