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日,占城国王阿答阿者派遣他的臣子阳宝、摩诃八的佛禄等人前来进贡地方特产。皇帝下诏赐给阿答阿者织金的彩色丝织品、纱罗共四十匹,赐给使者的纱罗、彩色丝织品、钱财布帛各有不同(多少不等)。
设置通州守御千户所。
乙丑日,广州府发生地震,有声音如同雷鸣。
癸酉日,高丽使者郑梦周等人到达京城,(太祖)又赏赐衣服给他们,然后让他们回去。
冬季十月初一甲戌日。
乙亥日,在浦子口重新设置龙虎卫。
丁丑日,太原府寿阳县有一个百姓的妻子一胎生下三个男孩。
戊寅日,太原府阳曲县发生地震。
己卯日,祭祀太庙。
庚辰日。豫章侯胡廷美收集武昌新军五千四百余人至京师。夜里,有一颗星星从五车星座流落到参旗星座后消失。
辛巳日,任命晋王府左长史谢成兼任太原都卫都指挥使。
戊子日,皇帝认为此时正在营建中都,担心服役会妨碍农业生产,下诏从今以后可悯恤的杂犯死罪都可以免死,发配到临濠服劳役。
己丑日,命令制定斋郎、乐生、文武舞生的冠服制度:斋郎头戴黑色介帻,用漆布制成,没有花样,身穿红色绢质窄袖衫,衫内用红色生绢衬里,脚穿黑色四缝皮靴,系黑色角带。文舞生和乐生头戴黑色介帻,介帻由漆布制成,上面加有描绘的金蝉,身穿红色绢布制成的大袖袍,胸前和后背画着缠枝方葵花,袍里是红色生绢,加有两个锦制臂鞲,脚穿黑色皮制四缝靴,腰系黑角带。武舞生的武弁,是用漆布制作而成的,上面加有描金蝉,服饰、靴带都与文舞生相同。
礼部进言说:‘有封号的妇女以及平民百姓的妻子,衣服首饰都有等级差别,只有未出嫁的女子没有这方面的制度规定。’按照宋朝的制度,女子年满二十岁就举行笄礼(把头发盘起来,插上簪子,表示成年),在没有举行笄礼之前,关于服饰制度,史书上也没有见到相关记载。只是士大夫家世代相传,(妇女的打扮)都是梳着三个小发髻、戴着金钗、缀着珠子的发饰、穿着窄袖的褙子,(我们)应该按照这种形制(去做)。’皇帝同意了。
庚寅日,高丽国王王颛派遣他的同知密直司事金湑等人进奉表笺恭贺明年元旦,并且进贡金银、玳瑁等器物。
辛卯日,太原府阳曲县发生地震。
甲午日。在此之前,皇帝认为高丽国派来贡献物品的使者往来过于频繁,派遣原元朝枢密使延安答里出使高丽传达旨意,并且把纱罗绸缎赏赐给高丽王王颛。到了这时候,王颛派他的门下赞成事姜仁裕上表谢恩,进贡了十七匹马,还有锦囊、弓矢、金鞍以及人参等物。当时,该国的贺正旦使金湑等人先到达京城。皇上因为元旦日期还早,担心使者们在这里停留太久,因为姜仁裕随后也到了,于是让他们都回国去了。于是对中书省大臣说:“以前因为高丽频繁进贡,所以派延安答里去告诉他们我的意思。现在一年之内,朝鲜多次前来朝贡,既使他们的百姓困苦疲敝,又让他们渡海前来,道路艰险,比如洪师范回国时,遭遇了船翻人溺的祸患,幸亏有得以幸免的人,才能回来说明事情的原委,否则,怎能不让人感到怀疑。在古代,诸侯对于天子,每年要进行一次小聘问,每三年要进行一次大聘问。如果是九州之外的藩国、远国,那就只要一代君主来朝见一次就可以了,他们所贡献的物品,也没有过于奢侈的东西。现在高丽距离中国比较近,那里的人知晓经史,典章制度、礼仪音乐,大致与中国相似,不是其他国家能比得上的。应该让他们遵守三年一聘的礼仪,或者连年(每年)来一次,他们进献的地方特产,只需要以所产的布十匹就足够了,不要让他们进献过多的东西。中书省可以将我的意思传达给他们。占城、安南、西洋、琐里、爪哇、渤尼、三佛齐、暹罗斛、真腊等国家,是新近归附的远方国家,凡是来朝见的,也都要明白地告诉他们我的心意。”中书省官员趁着使者回国,按照皇帝的旨意告诉了他的国王,仍然有诏书赐给王颛药物。
丁酉日。鞑靼族五千九百多人从东胜前来归降,朝廷命令他们居住在临濠,每月发给他们柴米。
征西将军、宋国公冯胜等人从甘肃班师回到京城。
皇上考虑到驿站运输繁重,所以元朝的百姓有因充当马夫服役而导致家庭破败的。于是告谕中书省的大臣说:‘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一样,爱护他们而不伤害他们;不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对百姓横征暴敛,搜刮民财,只嫌不够。’竟然不知道君主和百姓是一个整体,百姓既然不能安定地生活,君主难道能独自安于他的君位吗?就好像驾驭马的人,拉紧马嚼子,狠抽马鞭,不停地让马奔跑,很少有不跌倒的。马既然已经跌倒了,人难道还能不受伤吗?元朝末年的政治,宽厚的太过放纵,严厉的太过残暴。看那驿站传递这一件事,竭尽百姓的力量并且让百姓劳苦,这和驾驭马匹的人有什么不同呢?怎么可以重蹈这样的覆辙呢?从今以后,驿站的马夫一定要让粮食多、人丁多的人家来担任,这样大概他们才会有余力。有关部门一定要加以抚慰,有非法骚扰侵害百姓的要治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