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五年(4069年)十二月初一甲戌日,明太祖下诏说:‘农业和蚕桑,是衣食的根本,学校,是治国之道的根源。’我曾经设立相关部门,颁布下达条例规章,督促重视教化,一心想要让百姓衣食丰足,治国之道得以顺畅施行。为什么有关官员不遵从我的命令,任期届满前往京城述职的,往往不书写农业和蚕桑方面的事务、学校的教育情况,这非常违背我的心意。特地敕令中书省,让有关部门,从今以后考核官员政绩时,一定要记录下他们在农事、蚕桑、学校教育方面的成绩,违反的人要降职处罚。百姓中有不遵循天时,辜负地利条件,以及官员不进行教导,学生懒惰学习的,都按照法律论罪。呜呼!伦理纲常得不到振兴,这实在是君主和师长的过错;空坐着享受百姓的供奉却不整治政教,这难道是职分之内应当做的事吗?凡是臣民,都要领会我的深切旨意。
赏赐濠梁等卫军士六万九千九百四十八人绵布战袄。
夜里,有一颗红色的星星,从郎将星旁边升起,向东北方向运行,到云中这个星官处消失了。
丁丑日,征南副将军、江夏侯周德兴率领军队返回京城,皇帝下诏令评定功劳大小进行赏赐,赐给征南将军、卫国公邓愈绫罗绸缎各八匹;赐给营阳侯杨璟、宜春侯黄彬绫罗绸缎各六匹;赐给都督佥事王诚等人绫罗绸缎各四匹。江夏侯周德兴、南雄侯赵庸,赏赐绮帛各十二匹;江阴侯吴良、指挥佥事左君弼,赏赐绮帛各十匹;平章李伯升等人,赏赐绮帛各八匹。其余指挥以下的人员以及军士,各自得到不同等级的赏赐。
己卯日,皇帝对礼部侍郎曾鲁说:“朕寻求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没有比尧、舜更昌盛的,但是看他们传授治国之道的要诀,就在于保持中正之道。后世的儒者对《大学》的讲解并非不精,等到把这些讲解付诸行动时,却往往与之背道而驰。”鲁说:‘尧、舜用这种方法统治天下,就像掌握着秤砣,事物的轻重长短,都不会违背,而是都恰到好处,这就是他们能实现太平盛世的原因。’后世很少有人能做到这样,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想要做到每件事都恰当,是很难的。皇帝说:“君主的内心,是治理教化的根本,内心没有尧舜的心思,而想要把政事治理得像尧舜一样,这是绝对不可能的。”鲁又说:‘尧、舜的治国之道,被记载在《尚书》中,没有什么比这更高明的了。’至于修身养性、治理百姓的本末顺序,都在《大学》一书中。皇帝说:“《大学》是治理天下的根本,怎么可以舍弃它而另外寻求别的方法呢?”
庚辰日,礼部尚书陶凯进言说:‘汉、唐、宋都有会要,记载当时的政事,以便查考。’现在起居注记载言论和事件,收藏在金匮里,这就是实录。凡是各种皇帝亲自记录的圣旨以及上奏事情的簿册典籍,上面记载的当时的政治情况,可以给后世留下法则的,应该依照会要(的方式)分类编辑成书,使后来议论政事的人有考察(的依据)。那些台、省、府都应该各自设置铜制的柜子,用来收藏钦录簿,以作查考的准备。两人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撤销重庆府的黔江县,将其并入彭水县。
辛巳日,兵部主事彭恭、泸州守御指挥彭万里将四川明氏的旧部士兵两千六百六十人收编为军队。
命令中书省、行中书省、御史台的大臣:从今以后各个部门所上奏的事情,都要奏报给皇太子知晓。
甲申日,当时正在疏浚京城的护城河,皇上亲临三山门观看,看到有民夫赤裸着身体在水中行走,像是在探摸东西。皇上派人去询问这件事,原来是监督工程的官吏把他(民夫)的锄头扔到了水里,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皇上命人另外取来补偿给他,并且又问他说:“这些都是你锄掉的吗?”(他)回答说:“相似,只是比所投掷的(东西)略短一些罢了。”于是命令壮士潜入水中寻找锄头,果然像他说的那样。皇帝说:“农民服役一个多月,手脚都皴裂了,也很辛苦了,怎么忍心加害他们呢?”当即逮捕了官吏并用棍棒打他。(朱元璋)回头对丞相汪广洋说:“今天我穿着厚皮袄,身体还是觉得寒冷,更何况那些贫苦的役夫没有衣服穿,他们的痛苦怎么说得完呢!”下令停止这项劳役。仍然命令临濠施行工部的事务,只留下烧制砖瓦和烧石炭的工匠,其余的民夫工匠全部遣送回家。
太白星在白天出现。
丙戌日,京城的定远等卫所发生火灾,火势蔓延,烧毁了营舍以及军器局的兵器。
戊子日,任命秦王府左相兼任陕西行省右丞耿炳文署理行都督府事务,任命燕王府左傅高显为永平卫指挥使。
庚寅日,将骁骑前卫合并到左卫,中卫合并到右卫。
壬辰日。礼部侍郎曾鲁去世了。鲁字得之,是临江新淦人。(他)年幼时就聪明机敏,记忆力和判断力超过常人。元末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就放弃离开了。他广泛阅读书籍,没有什么东西不记在心里。明朝初期,曾鲁参与编修《元史》,《元史》修成后,又参与编修礼书,于是被提升为礼部祠部主事。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去世,高丽派人来祭祀,曾鲁索要祭文观看,祭文外面用金龙黄帕包裹,里面却没有写洪武年号。曾鲁责备他说:“龙帕或许是被误用了,如果你们向明朝纳贡称藩,却不奉行我朝的历法,那君臣之义又在哪里呢?”使者又惭愧又害怕,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并道歉,(地方官)马上让人换掉了它(指上文提到的不符合礼制的东西)。四年冬天,安南国王派使者前来进贡。主客曹接收了他们的表文,将要进宫呈递的时候,曾鲁拿过奏表的副本查看,说:‘之前的国王是陈日熞,现在奏表上写的是叔明,其中必定有缘故。’曾鲁赶紧禀告尚书,然后责问使者,使者不敢隐瞒。大概是日熞被叔明逼迫而死,叔明代替了他的位置,心中怀有恐惧,所以借进贡来窥探朝廷的意思。皇帝大怒说:‘岛夷竟然如此狡诈!’拒绝他们的贡品,不接受。五年二月,皇上问丞相曾鲁现在是什么官职?被任命为礼部主事,当天就越级升迁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因为“顺”字触犯了父亲的名讳,就辞去了入朝为官的机会,请求朝廷将他降职,吏部认为朝廷的法律有规定,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倭人入侵,戍边的将领捕获了他们,皇帝下诏书命令文臣草拟诏书,送还那些俘虏。曾鲁撰写的内容中有一视同仁这样的话语,皇上喜欢他说的话,认为很得体。八月,他奉命主持京城附近的乡试,刚进入考场,忽然吐血,从这以后身体就越来越差。九月,钟山降下了甜美的露水,群臣都献上了颂词,只有曾鲁献赋被进献,他的文章被称赞为铺陈叙事有方法。不久之后,他病情加重,向皇帝上奏请求告老还乡,皇帝下诏允许了。十二月,船回来,到南昌的石岐潭就去世了。鲁为人温和厚道,他的外貌消瘦,好像连衣服都承受不住。家中原来有很多藏书,鲁訔都一一校对,纠正其中的错误,他写了《六一居士集考异》,现在流传于世。去世时享年五十四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