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日(己酉):任命侍御史文原吉为秦王府右相,国子助教朱复为燕王府参军。皇帝训谕道:亲王年长,尔等应朝夕辅佐以成其德。二三年后,将遣亲王就藩。尔等应尽心职事,借鉴古人,明辨善恶,参考历代贤臣良辅与奸佞之行,编集成册供亲王朝夕观览。遇事则择善而从,务必将亲王引向正道。尔等当教亲王待臣下谦和,抚百姓仁恕,劝农耕以省军粮,御外侮以卫皇室,如此方为尽忠职守。又说:王府职事清简,非朝廷繁剧可比。若文武全才,可演习武事舒展精神;若本为儒生,谨守礼法、陈善防邪即可。若弄巧行诈、欺瞒谄媚,乃招祸之道,切戒之!尔等务必谨慎。
任命王僎为翰林待制。
鸡笼山功臣庙重建竣工。
十二日(庚戌):诏令禁止使用四六骈体文(四六文辞)。此前,皇帝命翰林儒臣选取唐宋名家表笺可为范式者。翰林臣进呈柳宗元《代柳公绰谢表》及韩愈《贺雨表》。皇帝命中书省抄录二表,颁行天下作为范文。并谕群臣:唐尧、虞舜、夏商周三代典谟训诰之辞,质实无华,诚为万世楷模。汉魏之文犹近古风。晋宋以降,文体日衰,骈俪绮靡,古法荡然。唐宋名儒辈出,欲变文风而未能尽除积弊。近代制诰章表仍蹈旧习,朕常厌恶其雕琢浮华,遮蔽实事,与古体迥异。自今以后,凡告谕臣下之辞,务求简朴古雅,以革除弊病。中书省应通告中外臣民,凡表笺奏疏,禁用四六对偶,一律采用典雅文风。
壬子日,真定府滦城县、赵州宁晋县旱灾,百姓饥荒,皇帝命赈济。
十三日(癸丑):祭祀周天星辰。
十四日(甲寅):将真定府赵州隆平县并入柏乡县。
十五日(乙卯):命令各部门:今后日常事务禀报皇太子,重大事务方可直接奏闻皇帝。皇帝训谕皇太子:君主统理天下,必周知人情物理,方能临事不惑。我起自民间,至今治理军务民事无不尽心。常恐处事未当,故深思古人为治之道,在于广开视听。善言即行,不善之言亦反复思量,确不可行方罢。虑事贵明,处事贵断,方可不惑。你生长宫中,未历世事,若拘于见闻,则视听不广。目虽能视,所见不过门槛;耳虽能听,所闻不出庭院。以区区智识决断天下事务,欲其事事合理,难矣!你应亲近贤才、乐纳善言以广见闻。逆耳之言必求其善,顺耳之言必审其非。如此则是非分明,天理人欲判然,天下可治。务必谨记朕训!
十六日(丙辰):将大名府清河县划归广平府管辖。
工部奏报:今年各省铁产量总计八百五十万三千八百二十余斤。
设置沔阳卫。
赏赐临濠从事营造的七千五百名军士衣物和粮食。皇帝谕中书省大臣:忧民者当体察其心,爱人者当珍惜其力。朕亲历军旅,深知士卒疾苦。凡有兴作,不免役使军民,土木工程尤为艰辛。朕每进一膳,即思军民之饥;每服一衣,即思军民之寒。今临濠营造士卒,每人赐米五石、衣一套,使其免于饥寒。
十八日(戊午):太和钟铸成。其制仿宋景钟,以九九之数为度,高八尺一寸,钟身环绕九龙纹饰,以龙形柱支撑。在圜丘斋宫东北建楼悬挂。每行郊祀礼,皇帝车驾启行则鸣钟;登坛后钟声止,众乐齐奏;礼毕登辇,复击钟,待导驾乐起方止。礼官奏:昔黄帝有五钟,其一曰景钟(“景”意为大)。宋之景钟亦因此得名。请命名此钟为景钟。皇帝说:古钟名宜改。遂取《周易》“保合太和”之义,更名为“太和钟”。
二十日(庚申):夜间,木星(岁星)运行至鬼宿附近(犯鬼宿)。
二十二日(壬戌):皇帝谕秦王府右相文原吉等:储药为防病,积货为防贫,用贤为辅德。朕为诸子择贤为辅。尔等在亲王左右,当朝夕规劝教诲,以成其德。人情常谨于大事而忽于细微。然细行不谨,必损大德;姑息小过,终酿大祸。塞水必堵其源,源塞则流断;伐木必断其根,根断则木倒。若亲王有小过失,尔等以为事小勿言,待其大失已成再行规劝,则挽救不及。善虽小可成名,恶虽小足亡身。历代贤王名垂史册,其臣亦皆贤者,方能共成美政。尔等职在辅导,当尽心竭力。
改临濠府为中立府;改临濠大都督府为中立行大都督府;命参政丁玉署理府事,江阴卫指挥同知朱辅佐之。
命礼部:今后颁布历书,仅直隶府州及北平、陕西二行省由钦天监印造颁发。其余地区皆令其依钦天监样式自行印造,颁发所属。每年仍于九月初一进呈新历,皇帝于奉天殿接受,再颁赐百官。
诏令文武官员:自今朝见皇太子时穿朝服,但须去掉蔽膝和玉佩。
冬十月初一(己巳朔)
十月初三(辛丑? 注:原文“辛丑”日期存疑,按干支顺序,己巳朔后第三日为辛未,非辛丑):赐弘文馆学士胡铉还乡。
十月初四(癸酉? 注:原文“癸酉”日期存疑):中立行大都督府佥事章龄、王简有罪。章龄因盗取官物,依法当死,念其功劳免死,全家流放琼州。王简因侵占营舍论罪,皇帝赦免了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