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苑,百艺堂。
首演之日,天光未亮,苑外已是人声鼎沸。不同于往日看客的喧嚣,今日的人群里混杂着更多复杂的面孔——锦衣华服、面色矜持的官员家眷;手持折扇、眼神挑剔的文人士子;甚至还有几位身着僧袍、闭目捻动佛珠的僧人隐匿其中。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紧绷的、等待审判般的躁动。
苑门紧闭,门楣上“星火学堂”的乌木匾额在晨曦中泛着冷光。门内,最后的准备工作正以近乎军事化的精确进行着。
后台,柳如烟对镜描摹着白素贞的峨眉,指尖微不可察地颤抖。她并非紧张于登台,而是深知肩上重担——今日她唱的每一句,都可能成为朝堂攻讦的利刃,或民心所向的号角。王铁柱最后一次调试着改良后的琵琶,琴弦绷紧,发出如同满弓般的嗡鸣。宋青阳穿梭于错综复杂的光影机关与烟雾管道之间,额角沁汗,反复核对着每一个机括的触发顺序。
景云岫静立於幕布之后的阴影里,一身玄色劲装,与往日素净截然不同。她并未参与最后的忙碌,只是沉默地注视着一切,如同风暴中心的静默。新生的右臂自然垂落,指尖偶尔掠过腰间一枚不起眼的玉扣,那里面藏着几缕极细的、淬炼过的“星核”碎屑。今日成败,关乎文娱大局,亦是她试探此界“规则”承受极限的契机。
辰时正,沉重苑门缓缓开启。
人群如潮水般涌入,迅速填满了百艺堂的每一寸空地。窃窃私语声、座椅碰撞声、清嗓声交织成一片压抑的轰鸣。前排预留的席位上,几位身着官袍的人物面色沉凝地落座,彼此间并无寒暄,目光锐利地扫视着舞台。国子监刘祭酒赫然在列,嘴角紧抿,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与敌意。
灯光骤然暗下。
全场瞬间鸦雀无声,所有目光聚焦於那面巨大的素白幕布。
没有开场锣鼓,没有报幕。
唯有一声空灵、略带哀婉的箫声,如同自西湖烟雨深处袅袅飘来,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幕布亮起,并非直接呈现景象,而是以晕染的水墨画风,徐徐展开一幅雨中西湖的画卷。墨色氤氲,远山如黛,一叶孤舟,意境悠远。这前所未有的开场形式,让看惯了浓墨重彩戏台背景的观众一时屏息。
光影巧妙流转,画面聚焦,断桥之上,一袭白衣的女子执伞而立。柳如烟饰演的白素贞并未立刻开唱,只是一个侧身回眸,眼神流转间,那非人的妖异与极致的情愫竟被她拿捏得恰到好处,惊艳却不骇人。
“好!”台下不知谁低低赞了一声,随即引来一片压抑的咳嗽声。
戏,正式开场。
唱腔经过景云岫的调整,融入了更多叙事性与情感层次,不再是单纯的炫技。许仙的憨厚善良,白素贞的深情与隐忧,小青的泼辣灵动,在细腻的唱词与身段中娓娓道来。市井生活的趣致,赠伞定情的旖旎,端阳现形的惊惶……剧情层层推进。
台下观众的神情逐渐变化。最初的挑剔与戒备,渐渐被剧情吸引。闺阁女子为白素贞的勇敢追爱而目眩神迷,文人士子亦不自觉沉浸於那精妙的词句与情感张力之中。就连那几位僧人,也微微睁开了眼,目光复杂。
然而,暗流始终涌动。当演至“盗仙草”一幕,白素贞为救夫不惜闯入昆仑险境时,刘祭酒重重冷哼一声,低语道:“妖孽惑心,歪曲纲常!”声音虽不大,却在寂静的剧场里显得格外刺耳。附近几位官员模样的人随之点头附和。
后台,宋小蝶紧张地攥紧了拳头。景云岫眼神微冷,却不动声色。
高潮终于来临——“水漫金山”。
全场灯光骤然熄灭,陷入极致的黑暗。观众席上传来一阵不安的骚动。
咚!咚!咚!
沉重如闷雷的鼓点猛地炸响,一声声敲在人心尖上!与此同时,幕布之上,并非直接出现波涛,而是先亮起无数道扭曲、躁动的幽蓝色光影,如同深海中躁动的巨兽,疯狂撞击着象征金山寺屏障的金色光幕!每一次撞击都伴随着鼓点的轰鸣与结构木架刻意营造出的、令人牙酸的“吱嘎”作响!
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压迫,瞬间将紧张感提升至顶点!
“阿弥陀佛……”有僧人下意识诵出佛号。
紧接着,幕布上金色光幕轰然破碎!幽蓝光影化作滔天巨浪,排山倒海般倾泻而下!这一次,没有使用传统的水波机关,而是以数盏强光灯透过急速旋转、刻有波浪纹路的巨大玻璃圆盘,将扭曲动荡的光影投射在弥漫于舞台前方的特制水雾之上!
顿时,整个观众席仿佛被无边的洪水包围!巨浪的视觉冲击力远超以往,伴着呼啸的风声(由数台隐藏的鼓风机营造)、震耳欲聋的雷声(改良后的霹雳车效果)、以及乐班用无数铁片、皮鼓模拟出的骇浪拍击岩壁的巨响!
许多观众惊得下意识后仰,甚至有人失声惊呼!这已不是看戏,而是近乎真实的、令人窒息的灾难体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靠马甲开卷古代文娱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靠马甲开卷古代文娱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