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坑围捕的硝烟尚未散尽,技术科的检测报告已紧急送达专项小组临时指挥部。赵天成越野车里缴获的加密硬盘,经层层解密后,一份标注“Y-327原料采购核心清单”的文档浮出水面,密密麻麻的化学试剂名称、供应商代号与交易日期,构成了基因药物的隐秘供应链条。
“清单里的关键原料‘重组人源干扰素-α’‘靶向基因载体质粒’,都属于严格管控的生物试剂,普通企业根本无法获取。”技术科负责人指着屏幕上的条目,“而且这些原料的纯度要求极高,远超常规科研标准,显然是为大规模人体实验量身定制的。”
林砚的目光停留在“供应商代号”一列,三个重复出现的字母组合“K-07”“M-19”“S-31”格外醒目。“这三个代号在陈景明的私人诊所账本、陆明的空壳公司转账记录里都出现过,应该是供应链的核心节点。”他调出之前的调查数据,形成交叉对比图,“结合赵天成的供述,‘幽灵’对原料供应的保密性要求极高,所有交易都通过暗网敲定,线下交接采用‘无接触模式’。”
江澈将清单与瀚海重工的设备采购记录逐一比对,发现了一处关键疑点:“瀚海重工曾以‘军工材料研发’的名义,向一家名为‘科锐生物’的企业采购过大量‘工业级蛋白提取物’,但这笔采购的金额与清单上‘K-07’对应的原料费用完全吻合,而且采购时间正好在Y-327首次实验前三个月。”
“科锐生物很可能就是‘K-07’的真实身份。”林砚立刻补充侧写,“能同时提供管控生物试剂和工业级原料,且有资质与军工企业合作,这家公司的背景绝不简单。它表面上是生物科技公司,实际很可能是‘731项目’的原料中转枢纽。”
专项小组当即兵分两路:一路由江澈带队,前往科锐生物总部进行突击检查;另一路由林砚负责,结合清单上的物流信息,追查原料的运输轨迹。
科锐生物位于城郊的生物产业园内,外表是标准化的现代化厂房,门口的安保却比普通企业严密数倍,甚至配备了人脸识别与金属探测设备。江澈带领侦查员出示搜查令时,前台工作人员神色慌张地试图联系负责人,被侦查员当场制止。
“立刻配合检查,否则以妨碍公务论处!”江澈的语气不容置疑,带领队伍直奔生产车间与仓库。车间内机器轰鸣,身着无菌服的工人正在流水线上操作,但当侦查员靠近核心生产区时,一名自称技术总监的中年男子出面阻拦:“我们是正规企业,所有生产流程都符合国家标准,你们没有权利随意检查核心区域!”
“正规企业会采购管控级生物试剂用于‘工业生产’?”江澈掏出那份原料清单,“这上面的‘重组人源干扰素-α’,你们以‘工业级蛋白提取物’的名义采购,实际用途是什么?”
技术总监的脸色瞬间惨白,眼神躲闪着不敢直视。侦查员们不再迟疑,强行突破核心生产区,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车间深处隐藏着一间无菌实验室,里面摆放着先进的生物反应器、离心分离机等设备,实验台上散落着标注“Y-327中间体”的试剂瓶,墙角的垃圾桶里堆满了废弃的实验耗材,部分耗材上印有与疗养院手术台相同的“HH”标识。
“这根本不是工业生产车间,是Y-327的原料预处理基地!”痕检人员迅速对现场进行勘查,提取试剂瓶上的指纹、实验耗材上的残留样本,“这些原料经过提纯、重组后,会被送往疗养院地下实验室,用于最终的药物合成。”
仓库内的发现更令人心惊:角落里堆放着数十个密封的金属桶,桶身标注的化学名称与清单完全一致,部分桶身还贴着“紧急调配至S-31”的标签。通过仓库的出入库记录,侦查员发现这些原料的最终流向,除了国内的疗养院,还有多个发往海外的物流单号,目的地正是清迈“蜂巢”实验基地所在的区域。
与此同时,林砚带领的另一路队伍,顺着清单上的物流信息追查,锁定了一家名为“速达国际物流”的企业。这家公司表面上主营国际货运,实际却为“731项目”提供专用物流服务,通过虚报货物名称、伪造报关单据的方式,将管控原料偷偷运往国内外实验基地。
“我们查到,速达物流的实际控制人是‘M-19’,也就是科锐生物的前高管沈明。”侦查员向林砚汇报,“沈明在三年前从科锐生物离职,成立了这家物流企业,之后就一直为‘731项目’服务,所有运输车辆都经过特殊改装,配备了恒温保鲜设备和反侦查装置。”
林砚立刻联系江澈,同步共享信息:“沈明是连接‘K-07’科锐生物与‘S-31’海外供应商的关键人物,必须尽快抓捕,否则他很可能销毁物流记录,切断供应链线索。”
江澈这边刚完成科锐生物的现场勘查,立刻抽调警力前往速达物流的办公地点。然而,当侦查员赶到时,办公室内早已人去楼空,电脑硬盘被拆除,文件被焚烧殆尽,只留下满地灰烬和几张未完全烧毁的物流单据碎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深渊缉凶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深渊缉凶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