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临危不惧,单骑逆战吕布,为联军稳住阵脚赢得宝贵时间的事迹,如同在沉闷压抑的联军大营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激起了巨大的反响。如果说之前他挑战吕布三十合不败是“崭露头角”,那么这次在大军溃退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则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战成名”!
“常山赵子龙”这五个字,以前或许只在特定圈子里流传,如今是真正意义上的威震联军,名动天下!士卒们将他视为偶像,同僚们对他刮目相看,就连那些眼高于顶的诸侯,也不得不承认,公孙瓒麾下这位年轻的牙门将军,确实有过人之处。
当然,有人喝彩,就有人酸溜溜。
袁术在营中私下对心腹嘀咕:“哼,不过一勇之夫,侥幸未死,便如此张扬!公孙瓒也是,如此纵容部下,不知收敛!”
他麾下谋士杨弘凑趣道:“主公所言极是。赵云再勇,也不过是匹夫之勇,岂能比得上主公运筹帷幄?况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如此锋芒毕露,未必是福啊。”
类似这样的议论,在暗地里并不少见。但无论如何,赵云的地位和声望,已经实实在在地树立起来了。公孙瓒对他更加倚重,赏赐丰厚,军中事务也多征求他的意见。曹操、刘备等人与他的交往也愈发密切,俨然将他视为平起平坐的豪杰。
然而,赵云本人却异常清醒。他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名声冲昏头脑。营中养伤(这次又添了些新伤)时,他反复复盘与吕布的交手,深知自己与天下第一的差距依然巨大。那次逆战成功,更多是凭借一股血勇和出其不意,若真生死相搏,败亡的多半是自己。而且,联军顿兵坚城之下,久攻不克,内部矛盾重重,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这天,赵云正在帐中擦拭长枪,严纲和刘备联袂来访。
“子龙!伤势如何?”严纲关切地问。
“有劳严兄挂念,已无大碍。”赵云起身相迎。
刘备叹道:“日前一战,多亏子龙挺身而出,否则我军危矣!备与云长、翼德,皆感佩万分!”
赵云摆手道:“玄德公言重了。云份所当为,何足挂齿。只是……虎牢关险峻,董卓吕布据险而守,我军虽众,却难以施展。长此以往,如何是好?”
谈到正题,三人的脸色都凝重起来。
严纲压低声音:“子龙所虑极是。盟主近日又连番议事,然袁本初优柔,诸将异心,粮草日耗,士卒思归,军心已有浮动之象。若再不能破关,只怕……唉!”
刘备也忧心忡忡:“董卓残暴,天下苦之久矣。若此次会盟无功而返,恐天下再无人敢抗董卓,汉室倾颓,不可挽回矣!”
赵云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为今之计,唯有死战!需有敢死之士,不惜代价,打开缺口!云,愿为前驱!”
正说话间,突然中军传来急促的聚将鼓声!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急促、响亮!
“又出何事?”三人对视一眼,心中俱是一凛。
很快,亲兵来报:“将军!盟主急令!所有将领,速至中军大帐议事!军情紧急!”
赵云、严纲、刘备不敢怠慢,立刻披甲赶往中军大帐。
一路上,只见各营兵马调动频繁,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到达中军帐时,只见各路诸侯和重要将领已基本到齐,人人面色凝重。盟主袁绍高坐帅位,脸色铁青,手中紧握一份军报。
“诸位!”袁绍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愤怒和……不易察觉的惊慌,“刚接急报!董卓老贼,竟派大将李傕、郭汜,率精骑数万,出洛阳,绕道荥阳,企图断我粮道,抄我后路!”
“什么?!”
帐中顿时一片哗然!
粮道被断,对于数十万大军来说,意味着灭顶之灾!董卓这一手,极其狠毒!
袁绍继续道:“更可虑者,据探马回报,虎牢关内,近日兵马调动频繁,似有大规模出击的迹象!董卓恐欲前后夹击,将我联军一举击溃于关下!”
帐内瞬间死寂!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联军顿兵坚城之下,已成疲师,若再被断了粮草,前后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诸位!”袁绍环视众人,声音嘶哑,“局势危殆!已至生死存亡之秋!是战是退,需当机立断!”
是战?粮道受威胁,军心不稳,如何战?
是退?数十万大军仓促撤退,若被敌军尾随掩杀,必是一场溃败!而且,讨董大业,将功亏一篑!
帐内再次陷入激烈的争吵。主战派和主退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曹操挺身而出,厉声道:“盟主!诸位!此刻万万不可言退!退则必溃!为今之计,唯有集中全力,速破虎牢关!只要拿下虎牢,洛阳门户洞开,李傕、郭汜偏师自退!此乃置之死地而后生!”
孙坚也慨然道:“文台愿率本部兵马,死战攻关!”
公孙瓒咬牙道:“瓒,亦愿往!”
但袁术、韩馥等人则面如土色,力主尽快撤退,保全实力。
赵云站在人群中,看着这纷乱的场面,听着帐外呼啸的风声,仿佛听到了历史车轮的轰鸣。他知道,决定天下命运的关键时刻,到了。是成为力挽狂澜的英雄,还是随波逐流的败军之将,就在接下来的抉择和战斗之中。
他握紧了拳,目光投向那巍峨的、如同巨兽般盘踞在前方的虎牢关。关上,“董”字大旗和“吕”字大旗在风中狂舞。
风云汇聚,龙虎相争。这虎牢关前,注定要上演一场流传千古的史诗。
(本章完)
《回到东汉当赵云》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3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3言情!
喜欢回到东汉当赵云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回到东汉当赵云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