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吕嬛在赵云等将领的护卫下,率领部分精锐进入阳平关时,关内的景象更是让她感到一种荒诞的幽默。
那些放弃抵抗的守军们,看她的眼神充满了复杂的情绪,畏惧之中,竟混杂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敬畏?
尤其是当他们的目光扫过好奇打量四周的董白时,不少士卒认出了抛射炸弹的罪魁祸首,竟不由自主地跪拜下去,口中还喃喃低语:“雷神仙子恕罪...”
“五斗米尊的神符,看来不如华山明月仙法的神雷厉害啊...”
更有胆大心活之辈,已经开始了跳槽计划,偷偷向吕嬛身边的亲兵打听:“这位军爷,小人...小人想请教一下,若要拜入华山派明月仙师门下,需,...需供奉几斗米为敬?五斗可够?若是不够,小人家中尚有积蓄...”
吕嬛听了嘴角微微抽搐,心中已是哭笑不得。
没想到这为了虚张声势、随口扯来的“华山派明月道”,竟因为董白那误打误撞的一炮,成了众人眼中的“正统仙法”,连入门费都有人抢着问了。
这世道,还真是“法不可轻传”,轻易得来的反而不被珍惜。
她不禁对张鲁治理下的民心导向,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城楼之上,吕嬛望着浕水对岸的白马塞,微微发怔。
自古关隘,并非孤城,而是一整套城防体系,更别说阳平关这种重要的关隘了。
阳平关头枕走马岭,北靠秦岭,东临白马塞,西拒沮水,南倚汉水以及米仓山,位置可谓刁钻至极。
若在平时,攻打居高临下的阳平关难度极大,更别提他带来的都是骑兵。
看来,军中士气若失,再大的雄关亦是难有作为,恐怕杨修都想不到,吕嬛的破关方式如此古怪,速度如此之快。
好吧...吕嬛自己也没想到。
她手捂额头,关掉地图。
此前南郑县是一片迷雾,想必坐镇之人是张鲁的首席智囊——阎圃。
此人智力甚高,系统地图无法窥破高智力武将所镇守的城池。
可如今城内的战争迷雾已经散去,兵力部署一览无遗,这似乎表明了张鲁放弃了汉中?
如此轻松地获取汉中,她始料未及。
同时也叹息宗教政权的脆弱,虽是低投入,高回报的统治形式,但崩塌速度也贼快...
既已得关,吕嬛立刻展现出她雷厉风行的一面。
她留下沉稳持重的赵云,领五百精锐铁骑镇守阳平关,又命英姿飒爽的马云禄同样率领五百铁骑,进驻战略要地白马塞,叮嘱二人务必互为犄角,牢牢扼守这入汉中的咽喉要道。
安顿好后路,吕嬛再不犹豫,亲率一千轻骑,如一股旋风般卷向汉中心脏——南郑城。
这一路上,顺利得让她自己都有些难以置信,莫说成建制的抵抗,便是小股的骚扰也未曾遇到——张鲁这是连断后的队伍都省下了?
马蹄踏在南郑城外的官道上,吕嬛有意放缓了速度,仔细打量着这片在张鲁治下传闻中宛如“世外桃源”的土地。
只见桑田阡陌,农人耕耘,一片祥和之色。
虽战云刚过,农夫脸上多有惶惑,但观其肤色体态,确非饥馑之民,衣衫也算齐整。
更令她称奇的是,她真在路旁乡邑看到了所谓的“义舍”,有百姓正排队领取粥食,秩序井然,并无哄抢之象。
吕嬛心生好奇,下马走入一间义舍。
舍内陈设简单却洁净,釜中粟粥散发着温热的气息,墙上悬挂着“诚信不欺”、“有病悔过”之类的教条。
主持义舍的老者见吕嬛甲胄鲜明,气度不凡,虽有些紧张,仍是依礼相待。
吕嬛心中暗赞:“这张鲁治理地方,确有其独到之处,竟能将教义与民生结合得如此紧密,营造出这般景象,难怪能得民心。”
而且这民心,是真正的万民之心,而非世家诸侯口中的狭隘‘民心’。
到了南郑之后,只见城门敞开,扫洒之人见到大队骑兵到来,赶紧把扫把一扔,跑进城内。
城头上若是再有一个弹琴之人,那就齐活了,妥妥的‘空城计’!
好在吕嬛有外挂,关闭地图之后,她嘴角微扬,自语道:“果然都跑了!”
她心中大定,胆气顿生,这才敢于率领骑兵长驱直入。
刚进入大门时,一队身着玄衣、神色冷峻的“米教鬼卒”迎上前来,为首者躬身一礼,语气平静无波:“奉师君之命,特来迎请吕都督查验府库、城防,一应籍册、钥匙均已备齐。”
吕嬛心中讶异更甚,这张鲁,竟是连交接工作都安排得如此妥帖?
她随着来人前往府库,当那沉重的库门被缓缓推开时,即便吕嬛自诩见多识广,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库内,粟米麦豆堆积如山,绢帛锦缎琳琅满目,金饼金锭在幽暗中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更有那数以万计的铜钱,穿成串,堆成堆,不少因年深日久,已覆上了一层斑驳的铜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第一坑爹闺女杀回来了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三国:第一坑爹闺女杀回来了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