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课结束后,刘肖正准备返回宿舍,却被程赓在路口拦住了。
刘教育,走,一起去文主任那里坐坐。程铁军热情地揽住他的肩膀,今晚有几个教育在主任那里讨论教学问题,你也该多跟大家熟悉熟悉。
刘肖略一迟疑,便点头应下。他知道这是融入这个集体的好机会。
周文的住处就在校本部后面,是一间不大的瓦房。推门进去时,里面已经坐了好几个人。除了周文外,还有训练部长邓演程,政治教育萧楚,以及几个刘肖还不熟悉的教育。
刘教育来了,快请坐。周文笑着招呼,刚泡好的茶,都来一杯。
众人围坐在一张方桌旁,桌上摊着几张地图和教案。程赓熟门熟路地找出几个粗瓷碗,给每人都倒上热茶。
刚才我们正在讨论学生训练的事。邓演程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肃,现在最缺的就是武器装备。学生们还在用木枪练习瞄准,实弹射击更是少得可怜。
何止是武器,一个姓李的教育叹气,连基本的教材都不够用。我教筑城学,连个像样的沙盘都没有。
周文轻轻吹着茶碗里的热气:困难是暂时的。廖先生正在想办法筹措,孙先生也一直在为军校奔走。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现有条件下,把教学做到最好。
他看向刘肖:今天听了刘教育的课,很受启发。即便没有先进武器,先进的战术思想同样可以提高战斗力。
萧楚放下茶碗,好奇地问:听说刘教育今天用三个人就突破了十个人的防线?
是运用了一些小部队战术。刘肖谦虚地说,其实在武器匮乏的情况下,更应该注重战术配合。
说得对!程赓一拍大腿,咱们现在缺枪少炮,要是再不懂点战术,上了战场不就是送死吗?
邓演程却皱起眉头:刘教育的方法固然新颖,但会不会太过取巧?战场上还是要靠敢打敢拼的精神。
敢打敢拼固然重要,刘肖不疾不徐地回应,但也要讲究方法。比如同样是一百人,采用密集队形冲锋,和采用疏散队形交替掩护,哪个更能减少伤亡?哪个更能持续作战?
他见邓演程还要反驳,便站起身:不如我们做个推演?
推演?众人都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刘肖环顾四周,看到墙角有些沙土和木块:就用这些做个简易沙盘吧。
在众人的注视下,他快速用沙土堆起一个简易地形,用木块代表兵力。
假设这是战场,刘肖指着沙盘,红方一个连,蓝方一个连。按照传统战法,双方都会排成密集队形,在开阔地正面交锋。
他移动木块,展示双方密集冲锋的场景。
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接着,他重新摆放木块:但如果红方采用疏散队形,以班排为单位,交替掩护,从多个方向进攻......
木块在沙盘上灵活移动,展示出包抄、迂回、佯攻等多种战术动作。
这样不仅能减少伤亡,还能打乱对方的部署。
邓演程盯着沙盘,眉头紧锁,似乎在认真思考。其他人都围拢过来,仔细观看。
妙啊!萧楚第一个赞叹,这样打,确实灵活多了!
周文也点头称赞:这个推演很直观,比干讲理论要清楚得多。
刘肖注意到邓演程一直没有说话,便主动问道:邓部长觉得如何?
邓演程沉吟片刻,终于开口:方法是不错,但对士兵的素质要求太高。普通士兵很难掌握这么复杂的战术。
所以要从军校开始培养,刘肖顺势接话,等这些学生将来成为军官,就能把先进的战术思想带回到部队中去。
程赓兴奋地插话:要我说,就该在全校推广这种教学方法!光讲理论有什么用,就得像这样实战演练!
程铁军说得对。周文站起身,在屋里踱步,我们办学不能墨守成规,要敢于创新。刘教育,你能不能把今天的推演整理成教材?
我已经在准备了。刘肖从随身携带的皮包里取出几页手稿,这是我整理的一些基础战术教案。
周文接过手稿,仔细翻阅,眼中露出惊喜之色:很好!这些教案先在我这里放一晚,明天我拿去给廖先生看看。
讨论一直持续到深夜。众人就教学内容、训练方法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刘肖虽然话不多,但每次发言都能切中要害,引得众人深思。
离开时,程赓搭着刘肖的肩膀,由衷地说:刘教育,今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后要多跟你请教!
互相学习。刘肖微笑着回应。
走在回宿舍的小路上,夜风微凉,刘肖却感到一阵暖意。他抬头望向星空,这个时代的夜空格外清澈,繁星点点。
【社交网络初步建立,与关键人物关系提升。】
【获得教学认可,职业发展路径明朗化。】
系统的提示在脑海中浮现。
刘肖轻轻按了按太阳穴。虽然精神疲惫,但他的内心却充满力量。在这个陌生的时代,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远处传来哨兵换岗的口令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格外清晰。这座小岛,这个军校,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而他,正是这改变的推动者之一。
明天,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但他已经准备好了。
喜欢黄埔铁流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黄埔铁流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