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十一月的寒风已经带着刺骨的凉意。新成立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刘肖站在简陋的讲台上,望着台下数百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在革命最低潮的时刻毅然投身革命事业,每个人的眼神中都燃烧着理想的火焰。
同志们!刘肖的声音在操场上回荡,从今天起,你们就是革命军队的骨干力量。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把你们培养成合格的指挥员!
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这些学员中,刘肖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林中虎已经成为学员队长,徐远山担任战术课代表,还有更多的新面孔,都是各地党组织精心选拔送来的优秀青年。
训练立即全面展开。由于时间紧迫,刘肖制定了强化训练计划,每天训练时间长达十二个小时。从单兵战术到连排指挥,从政治理论到实战演练,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教育,这样的训练强度是不是太大了?一位教官担忧地问。
刘肖望着训练场上挥汗如雨的学员们,坚定地说:前线每天都在流血牺牲,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在刘肖的亲自指导下,学员们的进步速度惊人。短短一个月时间,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战术指挥技能。更难得的是,这些学员大多有实际战斗经验,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这天傍晚,刘肖正在修改训练方案,周文匆匆走来。
老刘,好消息!我们在湘赣边区的部队打了个漂亮仗,全歼敌军一个团!
刘肖接过战报仔细阅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场胜利来之不易,参战的正是第一批从武汉分校毕业的学员指挥的部队。
这说明我们的训练方法是正确的。刘肖说,不过也要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训练内容。
随着前线捷报频传,武汉分校的名声越来越响。各地革命力量纷纷派人前来学习,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原本简陋的校舍已经不敷使用,学员们不得不自己动手扩建营房。
教育,让我们来吧!林中虎带着学员们主动请缨,我们在老家都干过泥瓦活。
看着学员们热火朝天地搬运砖石、搅拌灰浆,刘肖深受感动。这些年轻人不仅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还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
就在学校建设渐入佳境时,危机却悄然逼近。
十二月的一个深夜,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刘肖。开门一看,是浑身湿透的程铁军。
老刘,快收拾东西!敌军已经突破外围防线,最迟明天就能打到武汉!
刘肖心中一沉。虽然早有预料,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学校怎么办?
上级命令我们立即转移,学校要随军行动。
转移命令下达后,全校立即行动起来。在学员们的协助下,教学设备和资料很快打包完毕。更让刘肖感动的是,许多当地群众自发前来帮忙,用牛车、推车帮助运送物资。
凌晨时分,队伍开始转移。望着身后渐渐远去的武汉城,刘肖心情复杂。这是他们苦心经营的新基地,如今却不得不放弃。
别难过。周文拍拍他的肩膀,只要革命的火种还在,到哪里都能重新开始。
队伍向湘赣边区转移。时值寒冬,山路崎岖难行,但没有人抱怨。学员们轮流扛着沉重的教学设备,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前行。
经过七天七夜的急行军,队伍终于抵达了目的地——一个隐藏在深山中的小山村。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是建立根据地的好地方。
就是这里了。周文指着山腰上一片相对平坦的空地,我们的新学校就建在这里。
建设新校舍的工作立即展开。学员们砍伐竹子、收集茅草,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很快就建起了简易的校舍和训练场。
条件虽然艰苦,但训练一天都没有停止。每天清晨,军号声都会在山谷中回荡,学员们开始一天的操练。
刘肖根据山区特点,改进了训练内容。他重点训练山地作战、游击战术,还开设了专门的夜战训练课程。
教育,这样的训练真管用!一次夜战演练后,徐远山兴奋地说,昨天晚上我们小队成功了指挥部!
刘肖满意地点头。这些学员正在快速成长,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独当一面。
然而,根据地的处境依然艰难。敌军不断发动围剿,粮食和药品严重短缺。最困难的时候,学员们只能以野菜充饥。
一天,刘肖发现林中虎在训练时差点晕倒,才知道他已经两天没吃饭了,把配发的粮食都让给了生病的战友。
胡闹!刘肖又气又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怎么能不吃饭!
他立即找到后勤部门,要求确保每个学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时,组织学员们开荒种地,自力更生解决粮食问题。
春天来临时,根据地已经初具规模。新开垦的田地里,庄稼长势喜人;新建的校舍里,学员们刻苦训练。更让人振奋的是,各地不断有新的进步青年前来投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黄埔铁流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黄埔铁流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