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废弃书院前的空地上已经站满了人。三百名从各部队选拔出来的学员整齐列队,他们中有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刚参加革命不久的青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
刘肖站在台上,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坚定的面孔。晨风吹动他洗得发白的军装,也吹动了主席台两侧悬挂的红旗。周文、程铁军、赵立仁等人站在他身后,每个人的表情都格外庄重。
同志们!
刘肖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惊起了林间的飞鸟。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红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开学典礼。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开学,更是革命事业新篇章的开始!
台下鸦雀无声,只有山风掠过松林的涛声。
我们曾经在黄埔军校学习革命道理,在东征战场上经受炮火洗礼,在深山根据地探索建军之路。刘肖的目光扫过全场,我们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失去过亲密的战友。但是,革命的火焰从未熄灭!
人群中,一些从青龙隘幸存下来的战士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杆。
为什么要办这个学校?刘肖的声音突然提高,因为我们需要更多的指挥员,需要更多懂得革命道理的干部!我们要把特别作战团用鲜血换来的经验,传授给每一个同志!
周文上前一步:从今天起,你们不仅要学习军事技能,更要明白为谁打仗、为什么打仗。我们要建立的是一支真正的人民军队!
开学典礼结束后,教学工作立即展开。书院的正堂被改成了教室,墙上挂着刘肖亲手绘制的战术示意图。由于缺乏教材,教官们只能靠口授和实地演示。
第一天由刘肖亲自授课。他站在一块简陋的黑板前,上面用石灰画着简单的阵型图。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游击战术的基本原则。刘肖的目光扫过台下专注的学员们,谁能告诉我,游击战的精髓是什么?
一个年轻的学员站起来:报告校长,是灵活机动!
说对了一半。刘肖在黑板上写下十六字诀真正的精髓在这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他详细解释着每一个原则的含义,不时用青龙隘战斗中的实例加以说明。学员们听得入神,不时低头记录。
记住,刘肖放下粉笔,我们不是怕敌人,而是要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每一个战士的生命都是宝贵的!
下午是程铁军的实战教学。虽然伤势还未痊愈,但他坚持亲自示范。
看好了!程铁军一个标准的战术翻滚,虽然动作因伤痛略显僵硬,但依然干净利落,在战场上,你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决定生死。
赵立仁的侦察课程格外受欢迎。他带着学员们在山林间穿梭,教授如何利用地形隐蔽,如何识别敌人的布防弱点。
一个好的侦察兵,要像山猫一样敏捷,像老鹰一样锐利。赵立仁蹲在一块岩石后,指着远处的山路,看那里,如果在这里设伏,一个班就能阻击敌人一个连。
夜幕降临时,书院里点起了油灯。学员们三人一组,围着微弱的灯光讨论白天的课程。刘肖巡视着各个教室,不时停下来解答问题。
在一个角落里,他注意到一个年轻的学员正在认真地擦拭步枪,动作标准得如同教科书。
你叫什么名字?刘肖问道。
学员立即起身立正:报告校长,我叫陈树湘,来自浏阳农军。
刘肖记得这个名字,这是杨兴特别推荐的一个苗子。他点点头:继续吧。
走出教室,周文正在院子里等他。
这些学员都很不错。周文说,特别是从农民自卫军来的那些同志,虽然军事基础差,但学习很刻苦。
我们要尽快把他们培养出来。刘肖望着远方的群山,时间不等人啊。
一个月后,学校举行了第一次实战演练。学员们被分成红蓝两军,在书院附近的山地进行对抗。
刘肖和周文站在山顶观察整个战局。令他们惊喜的是,学员们已经能够熟练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红军指挥官巧妙地利用地形设伏,蓝军则派出小分队迂回包抄。
看那个陈树湘,周文指着红军阵地的方向,他带领的那个排,战术运用很灵活。
刘肖举起望远镜,只见陈树湘正指挥战士们交替掩护撤退,动作干净利落。
演练结束后,刘肖进行了详细讲评。他特别表扬了几个表现出色的学员,同时也指出了普遍存在的问题。
记住,他对全体学员说,理论学得再好,也要经过实战的检验。从明天开始,我们将轮流派学员队参加实际的战斗任务。
这个消息让学员们兴奋不已。
就在这时,一匹快马疾驰而来。通讯员跳下马,递给刘肖一份电报。
校长,急电!
刘肖展开电报,脸色渐渐凝重。周文关切地问:出什么事了?
敌军正在向湘赣边区大规模调动。刘肖将电报递给周文,总部命令我们,立即做好战斗准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黄埔铁流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黄埔铁流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