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生的碉堡战术像一道缓慢收紧的绞索,在赣南的青山绿水间悄然延伸。一座座由原木、青石和水泥构筑的碉楼,如同毒蘑菇般在交通要道、隘口山头冒出来,彼此以火力相互支援,形成了一张越来越密的网。
石江村红军指挥部里,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地图上,代表敌军碉堡的黑色三角标记越来越多,像一群丑陋的甲虫,正一点点蚕食着红色根据地的空间。
最新统计,敌人已经建成了十七座大型碉堡,控制了六条主要通道。许向前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咱们的三个外围村已经断了联系,据侦察员冒死传回的消息,白狗子正在那里强行推行连坐保甲
周文一拳砸在桌上:这是要把我们困死!很多群众开始动摇了,特别是那些刚分到田的,怕白狗子打回来清算。
一直沉默的刘肖突然问道:老赵,敌人的施工规律摸清楚了吗?
赵立仁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几个位置:摸清了。白建生很狡猾,每个施工点都派驻一个连以上的兵力保护,而且多在白天施工,晚上收缩防守。他们的建材运输队更是戒备森严,很难下手。
那就换个思路。刘肖的目光锐利起来,他们不是喜欢修碉堡吗?我们就帮他们修——修到他们不敢再修为止。
众人一愣。程铁军疑惑道:老刘,你的意思是?
白建生这套碉堡战术,核心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刘肖拿起一支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但他忘了一点: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再坚固的碉堡,也不过是几座孤岛。
他环视众人:传令:一、各游击队停止对运输队的袭击,放他们顺利施工;二、老周的工作队立即潜入封锁区,秘密发动群众;三、主力部队进行针对性训练,准备拔钉子。
拔钉子?徐远山若有所思,你是说......
等他们把碉堡修得差不多的时候,刘肖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我们一个一个给他拔掉!
新的战术开始执行。接下来的半个月,白军的施工出奇地顺利,碉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着。白建生为此特意嘉奖了前线部队,却不知这正中红军下怀。
与此同时,在敌人的封锁区内,一场无声的战斗正在上演。
深夜,杨家村的一间破旧茅屋里,油灯如豆。周文压低声音,对围坐在身边的十几个农民说:乡亲们,白狗子的碉堡修得越多,说明他们越害怕!害怕咱们红军,害怕咱们团结起来的群众!
一个老汉忧心忡忡:周主任,理是这个理,可那碉堡着实吓人啊!枪眼黑森森的......
三叔公说得对,一个年轻人接口,我白天下地,总觉得碉堡里的枪在瞄着我后心。
周文微微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张草图:大家看,这是碉堡的构造图。枪眼都是朝外的,他们在里面,根本看不见咱们在村里做什么。
他指着图纸上的几个位置:而且,这些碉堡都要靠外面运粮运水。咱们要是团结起来,不给他们一粒米、一滴水,他们在里面能撑几天?
农民们交头接耳,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周主任,你说咋干,咱们就咋干!
对!不能让他们太舒坦了!
类似的场景在各个被封锁的村庄里上演。工作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敌人的眼皮底下重建农会组织,恢复赤卫队活动。群众的心,又慢慢向红军靠拢了。
而在石江村的训练场上,红军主力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训练。
快!再快!程铁军怒吼着,看着战士们扛着自制的云梯,在模拟的上攀爬。
这是刘肖根据后世特种作战经验设计的破障训练。战士们要学习在极短时间内,利用各种工具突破碉堡的外围防御。
火力组压制枪眼!爆破组准备突进!徐远山在现场指挥演练,记住,动作要同步!给你们的窗口期只有三十秒!
训练场上硝烟弥漫,喊杀震天。每一个战术动作都要反复演练,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苏湘云也没闲着。她带着医疗队,在模拟战场环境下训练战场救护。
假设这是在攻打碉堡,她一边给包扎,一边讲解,子弹是从上方射来的,所以伤口多在胸腹和头部。止血要快,搬运要注意隐蔽......
整个根据地就像一部精密的战争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高速运转。
这天傍晚,赵立仁带回了一个重要情报:白建生要把指挥部前移到永丰镇,亲自督战。三天后,他的警卫营会走黑风峪这条路线。
刘肖的眼睛亮了:好机会!老程,带你的人去黑风峪设伏。记住,不要全歼,放几个回去报信。
程铁军一愣:为什么?
我们要给白建生一个。刘肖的笑容意味深长,让他以为,我们只会打伏击。
三天后,黑风峪。
白建生的警卫营果然进入了伏击圈。程铁军按照计划,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击溃了这支精锐部队,故意放走了十几个残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黄埔铁流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黄埔铁流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