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疆域已然完整,新生的领导集体稳健前行,曾撼动根基的风暴也已成为历史的注脚。站在事业与人生的巅峰,沈清悦和陆景珩却感受到一种奇特的、如同风暴眼般的宁静。外界的喧嚣、赞誉、乃至持续的关注,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在外。
他们不再需要为生存而奔波,不再需要为守护而战斗。这种“无所必须”的状态,反而让一种更深沉、更私密的情感,如同退潮后显露的礁石,清晰地浮现在彼此心间——那是关于“我们”的最终定义。
没有刻意的讨论,没有浪漫的提案,在一个如同无数个平常日子的傍晚,沈清悦在俯瞰城市灯火的露台上,对正在为她斟茶的陆景珩轻声说:“景珩,我们……把那个仪式完成吧。”
陆景珩的手稳如磐石,茶水精准地注入杯中,没有一丝涟漪。他抬起眼,望向她,深邃的眼眸中没有惊讶,只有一种等待已久的、如同星河般浩瀚的了然与温暖。
“好。”他回答,只有一个字,却重若千钧。
他们所说的“仪式”,并非世人所理解的婚礼。那是一场无关法律、无关宗教、甚至无关任何外部形式的,只属于他们二人之间的“灵魂之约”。是两颗在漫长星途中彼此识别、彼此照亮、彼此守护的星辰,最终决定轨道交织,永不分离的庄严宣告。
消息只在最核心的几人中悄然流传。林枫、程璃、李明博、纳吉拉,以及几位如同家人般的长辈。没有盛大的公告,没有奢华的准备,一切都在一种极致的低调与专注中进行。
地点,选在了他们命运交织的起点——纽约,那家曾属于沈清悦的,如今已成为“星空公约”全球首个“灵魂印记”体验中心,但仍保留着最初格局与记忆的画廊。这里,承载着她最初的挣扎与梦想,也见证了他第一次为她驻足,看到了尘埃下的星光。
陆景珩亲自参与了场地的准备。他没有雇佣顶尖的设计团队,而是选择在一个闭馆的夜晚,与沈清悦一同,亲手进行布置。
画廊内部被清空,恢复了最初的空旷。没有鲜花拱门,没有红毯,没有华丽的灯光。只有在画廊的中央,放置了两把简洁的感应椅,与林枫实验室里的类似,但线条更加柔和,木质温润。这是他们即将进行“灵魂之约”的“祭坛”,也是连接彼此深层意识的桥梁。
四周的墙壁上,没有悬挂任何艺术品,取而代之的是被调节至最柔和状态的投影,模拟出宇宙星云的背景,深邃、静谧,仿佛将整个银河都浓缩于此。空气中弥漫着沈清悦偏爱的,一种混合了雪松与白麝香的淡雅香氛,那是陆景珩多年未曾改变的选择,象征着沉稳的守护。
最重要的准备,是陆景珩秘密定制的一对器物。并非戒指,而是两枚由某种色泽沉静、触手温润的特殊合金打造的臂环。臂环造型极简,没有任何雕刻,但在内侧,用纳米技术镌刻着唯有在特定能量场下才会显现的、复杂到极致且独一无二的纹路——那是将沈清悦创作她最具代表性的“星空”系列作品时,以及陆景珩做出重构陆氏集团最终决定时,两人的“灵魂印记”核心波动数据,进行融合、演化后形成的,一个全新的、只属于他们二人的“共生印记”。
“我们不需要交换信物,”陆景珩在将属于沈清悦的那枚臂环递给她时,如是说,“我们交换的,是彼此生命中最决定性瞬间的‘痕迹’。从此,我的轨迹里有你的星光,你的星河里有我的抉择。”
沈清悦接过臂环,指尖感受到那微凉的触感和其下蕴含的、如同心跳般隐约的能量波动,眼眶微微发热。她明白,这比任何钻石都更加珍贵,它是他们共同历史的凝结,是超越物质的精神契约。
仪式的前夜,林枫在画廊内最后一次调试那两台特制的感应椅和与之相连的、经过他精心改良的小型“共情场域”生成器。他不再是那个专注于宏大理论的科学家,更像一位为至交好友准备神圣仪式的祭司,神情专注而庄严。
“场域参数已经校准到最柔和的状态,”林枫对站在一旁的两人解释道,“它不会强行读取或展示你们的思维,只会作为一个纯净的‘共鸣箱’,放大并连接你们自愿敞开的、最深层的意识波动。当你们的‘共生印记’被激活,场域会记录下那一刻独一无二的共振光谱。那,就是你们的‘约’。”
一切准备就绪。没有排练,没有剧本,所有的流程都存在于他们彼此的默契与心灵的指引之中。
仪式举行的时刻,是在一个纽约罕见的、星光格外清晰的午夜。 gallery 内,只有星云投影柔和的光晕,以及感应椅旁两盏落地灯洒下的、如同月光般清辉。
参与者寥寥无几。林枫作为仪式的“见证者”与技术保障,程璃、李明博、纳吉拉作为友情的见证。没有摄影师,没有记者,唯有寂静与庄严。
沈清悦和陆景珩分别从画廊的两端走出。她没有穿婚纱,而是一袭月白色的、线条流畅的改良旗袍,宛如月华凝练。他亦未着礼服,是一身剪裁精良的深色中山装,沉稳如山。他们相视一笑,无需言语,同步走向画廊中央的感应椅,相对而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涅盘资本路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涅盘资本路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