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导师”的系统性物理启蒙深入,克里斯滕展现出了惊人的吸收能力。她的思维开始逐渐跳出源石技艺的框架,以更基础的物理规律来审视她的“星空之路”。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在理解了能量、推力、轨道等概念后,她那源于童年创伤和对父母事业近乎偏执的继承,开始以一种更“理性”、也更危险的方式表现出来。
她会提出一些设想,比如:
“如果能找到足够多的感染者,利用他们高活性的源石能量作为一次性推进燃料,效率会不会更高?”
或者,在计算生命维持系统重量时,她会冷静地分析:
“如果减少维生设备冗余,甚至采用单程任务模式,是否能让载荷更大,飞得更远?”
这些提议被她以纯粹工程优化的口吻说出,带着一种不谙世事的、令人脊背发凉的“理性”。每当这时,塞雷娅的脸色会瞬间沉下,但她往往不知该如何从“道理”上反驳这种为了最高目标可以牺牲一切的逻辑,只能强硬地表示“绝对不行”。
而“导师”,则会适时地介入。
他并不会直接斥责克里斯滕的想法“错误”或“邪恶”,那样只会激起她的逆反心理。他会放下手中的粉笔或模型,示意克里斯滕坐下,然后用一种讲述古老童话般的舒缓语气,开始他的“寓言时间”。
“克里斯滕,让我给你讲一个故事。”
他会这样说,声音透过面具,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
“在另一个追寻星空的遥远时代,也有一群像你一样充满智慧与勇气的人。他们面临着和你类似的困境:技术有限,目标遥远,每一次发射都代价高昂。”
他讲述了一个名为“水瓶座”的计划(云凌基于阿波罗13号事件改编)。故事里,工程师们如何为了三名宇航员的生命,倾尽全球之力,在地面上用有限的物资和时间内,模拟飞船环境,疯狂计算,最终想出了匪夷所思的补救措施,将濒临绝境的宇航员安全地带回了家。
“你看,”
故事讲完,“导师”会温和地看着克里斯滕,
“他们最终抵达了月球,创造了历史。但让他们被铭记的,不仅仅是那一步,更是他们在危机中,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同伴。他们的科技是为了拓展‘人’的边界,而不是将‘人’作为达成目标的耗材。”
还有一次,当克里斯滕再次提及极端减重方案时,“导师”讲述了“旅行者”的童话(基于旅行者号金唱片)。他描述了两艘小小的飞船,如何承载着不仅仅是最尖端的仪器,还有记录着人类声音、图像、音乐与问候的“金色信件”,飞向无垠的星际空间。
“它们可能永远无法抵达另一个文明,”
“导师”说,
“但发送它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宣言:我们探索,我们好奇,我们渴望交流,我们珍视自己创造的美与文化。我们仰望星空,是为了带着我们作为‘人类’的全部——包括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情感、我们的艺术——去欣赏那片壮丽,而不是变成冰冷的、只会计算效率的机器,麻木地穿梭于宇宙之间。”
他总会总结道:
“克里斯滕,技术是手段,是工具,是让我们能走得更远的翅膀。但驱动这翅膀的,应该是我们内心深处对未知的好奇、对同行的关怀、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与热爱,以及对将这份‘人性’之美展现给宇宙的渴望。失去了这些,就算我们抵达了星辰的尽头,那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不过是另一片冰冷的、毫无生气的荒漠罢了。”
这些寓言和童话,如同涓涓细流,潜移默化地冲刷着克里斯滕思想中那些过于尖锐和冰冷的棱角。
她开始意识到,塞雷娅的坚持不仅仅是出于保护她的安全,更是守护着某种更根本的东西。她也开始在自己的蓝图旁边,悄悄画上代表宇航员的小小简笔画,并在设计稿的角落,写下“安全冗余”、“紧急逃生”等词语。
塞雷娅将这些变化看在眼里。她虽然依旧无法完全信任那个戴着面具的神秘“导师”,但她不得不承认,他的这种方法,远比她单纯的强硬禁止更为有效。他正在用一种克里斯滕能够理解、甚至喜欢的方式,将“人性”的砝码,一点点地放入她那原本只追求极致效率的天平。
星空之路,不应只有冰冷的计算与燃烧,更应有温暖的人性与对生命的尊重作为底色。这一点,正通过一个来自异世界的寓言,悄然植入未来莱茵生命总辖的灵魂深处。
《明日方舟之燎原星火》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3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3言情!
喜欢明日方舟之燎原星火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明日方舟之燎原星火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