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急救病母,初探处境
周文远和周母的身影彻底消失在村口小路的拐角后,苏婉清扶着门框的手才缓缓松开。刚才强撑着的那股劲一散,浑身的疲惫就像潮水般涌了上来,腿肚子发软,连站都有些站不稳。她低头看了眼怀里用蓝布包着的十两银子,冰凉的银块隔着布料传来沉甸甸的触感,这才让她那颗悬着的心彻底落了地。
这十两银子,是她穿越到这个陌生时代的第一份底气,更是救母亲性命的希望。
苏婉清深吸一口气,扶着墙慢慢挪回屋里。土炕上,张氏还昏昏沉沉地躺着,脸色依旧蜡黄,嘴唇干裂得厉害,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微弱的喘息,像是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苏婉清快步走到炕边,伸手探了探母亲的额头,滚烫的温度让她心头一紧——烧还没退,再这么烧下去,怕是会烧坏脑子。
“娘,您再撑撑,我这就去给您买药。”苏婉清俯身在母亲耳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知道,现在不是慌乱的时候,必须尽快行动起来。
她小心翼翼地把十两银子分成两份,一份用布包好藏在炕席底下——这是家里最后的家底,绝不能弄丢;另一份捏了一小块碎银,大概有二钱重,足够买些退烧药和糙米了。做完这些,她又给母亲掖了掖被角,才拿起墙角的竹篮,快步走出了家门。
青溪村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村口唯一的药铺是刘大夫开的。刘大夫年近六十,头发花白,为人和善,以前原主家里有难处,他时常会少收些药钱。苏婉清沿着村里的小路快步走着,路上偶尔遇到几个村民,大家看她的眼神都带着几分同情和好奇——刚才周家人在她家门口吵闹的事,想必已经传遍了村子。
苏婉清没有心思理会旁人的目光,一门心思只想快点买到药。她走到药铺门口,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浓郁的草药味扑面而来。刘大夫正坐在柜台后整理药材,看到苏婉清进来,愣了一下,随即放下手里的活,关切地问道:“清丫头,你怎么来了?你娘的病好些了吗?”
“刘大夫,我娘还在发烧,咳嗽得也厉害,您能给我拿点退烧药和止咳药吗?”苏婉清急忙说道,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
刘大夫叹了口气,从柜台后走出来,摸了摸苏婉清的头,轻声说:“苦了你这孩子了。周家人的事我都听说了,你别往心里去,以后好好过日子。”他一边说,一边转身去药柜里抓药,“你娘这病是积劳成疾,又受了气,得慢慢调理。我给你拿点柴胡、甘草,先把烧退下去;再拿点杏仁,熬水喝能止咳。这些药都是常用的,不贵。”
苏婉清看着刘大夫熟练地抓药、称重,心里暖暖的。她从怀里掏出那小块碎银,递到刘大夫面前:“刘大夫,您看看这些够不够?”
刘大夫接过碎银掂了掂,又放了回去,笑着说:“用不了这么多,这些药也就值五十文钱。你家里困难,先记账上,等以后有钱了再给我。”
“不行,刘大夫,这钱您必须收下。”苏婉清坚持道,“您开门做生意也不容易,我不能占您的便宜。”她知道,刘大夫家里也不富裕,药铺的生意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她不能再给人家添麻烦。
刘大夫见她态度坚决,只好收下了碎银,又从药柜里抓了一把黄芪,放进药包里:“这黄芪是给你娘补气血的,免费送你了。你回去后,用柴胡、甘草熬水给你娘喝,一天三次;杏仁可以和梨一起熬汤,止咳效果更好。要是烧还退不下去,你再过来找我。”
“谢谢您,刘大夫,您真是好人。”苏婉清感激地说,眼眶有些发红。在这个陌生的时代,能遇到这样善良的人,是她的幸运。
离开药铺后,苏婉清又去村里的粮店买了两斤糙米。粮店的王老板也是个热心人,听说她的遭遇后,特意多给了她一把小米,说:“清丫头,这小米熬粥养胃,给你娘补补身子。以后有难处,就跟叔说。”
苏婉清连声道谢,心里充满了温暖。她提着药和糙米,快步往家走,一路上,村民们看她的眼神依旧带着同情,但更多的是对她的敬佩——一个弱女子,能在周家人的逼迫下,不仅没被打垮,还能为自己争取到和离的机会,这份勇气可不是谁都有的。
回到家,苏婉清立刻忙碌起来。她先把糙米淘洗干净,放进锅里熬粥。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不一会儿,就散发出淡淡的米香。接着,她又按照刘大夫的嘱咐,把柴胡和甘草放进药罐里,加水熬药。药罐里的草药慢慢翻滚,浓郁的药味弥漫在小屋里。
趁着熬药和熬粥的间隙,苏婉清又用现代中医的“物理降温法”给母亲降温。她找来一块干净的布条,在冷水里浸湿,拧干后敷在母亲的额头上,每隔一会儿就换一次。她还轻轻按摩母亲的太阳穴和手腕,帮助母亲放松身体,促进血液循环。
张氏在朦胧中感觉到有人在给自己敷额头,还有一双温暖的手在轻轻按摩自己的手腕,她缓缓睁开眼,看到女儿忙碌的身影,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清儿,辛苦你了……都是娘没用,没能保护好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灵泉神医:开局休夫后我成了首富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灵泉神医:开局休夫后我成了首富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