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需夯实三尺,路面需铺碎石五寸,每十里设养路班,负责日常维护。
更令人惊叹的是,沈惊鸿开始规划连接南北的大运河改造工程:
不仅要疏浚河道,还要在关键河段修建水闸,实现水位调节。同时沿河修建纤道,方便船只通行。
工部官员看着规划图,忍不住赞叹:若得建成,漕运效率可提升三倍!
五、 工业化萌芽:格物致用的实践
在推进基建的同时,沈惊鸿格外重视工业的发展。他在京师西郊划出大片土地,设立大明格物产业园。
这里将集中发展三大产业:沈惊鸿在规划会议上指出,军工、纺织、农具。要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
他特别重视标准化生产:
所有螺栓、螺母都要统一规格,所有尺子都要校准刻度。我们要建立大明的工业标准体系。
在沈惊鸿的推动下,一系列新式工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 采用水力驱动的纺织工坊,效率提升十倍
· 标准化生产的农具工坊,成本降低五成
· 采用新式高炉的炼铁工坊,产量翻了三番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格物院的持续攻关下,第一台实用型蒸汽机终于研制成功。虽然还很笨重,但已经可以用于矿山排水、工坊动力。
这就是未来的方向!沈惊鸿在视察蒸汽机演示时激动地说,我们要尽快改进技术,让蒸汽机更小、更轻、更高效!
六、 医疗保障:普惠众生的仁政
沈惊鸿深知,没有健康的国民,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国家。在苏卿卿的协助下,他开始推行医疗改革。
首先,在各地设立官医局,为贫民提供免费诊疗。苏卿卿亲自编写《常见病诊治手册》,培训大批医官。
要建立三级医疗体系,沈惊鸿在太医院会议上提出,村级设卫生员,乡级设医馆,府级设医院。重病可逐级转诊。
同时,他开始推行公共卫生制度:
· 要求各地修建公共厕所
· 推行饮用水煮沸制度
· 建立疫情报告机制
· 推广牛痘接种预防天花
太医院院使开始时颇多抵触,但在亲眼看到新式医疗挽救无数生命后,终于心悦诚服:沈大人此举,实乃万家生佛!
七、 初见成效与深层挑战
天启十年底,新政开始显现成效。
直隶、山东等地,获得田地的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增加三成。新修的道路上,商队往来不绝,货物其流。实学学堂培养的第一批学子,已经开始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作用。
然而,挑战也随之而来。
一些地方豪强联合朝中官员,开始抵制新政。他们散布谣言,说新政是与民争利,说实学是奇技淫巧。
更严重的是,由于大规模基建,国库开始出现压力。虽然发行了国债,但认购情况不如预期。
雪上加霜的是,北方出现旱情,一些地方开始有流民出现。
八、 调整与深化
面对困难,沈惊鸿没有退缩,而是及时调整策略。
他首先推行以工代赈,组织流民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既解决了民生问题,又推进了工程进度。
针对财政压力,他开发了新的财源:
· 开发台湾的樟脑、硫磺资源
· 扩大对南洋的贸易
· 对奢侈品开征特别税
为了争取更多支持,他设立了新政成效展示馆,邀请官员、士绅参观,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
最重要的是,他获得了天启皇帝的坚定支持。朱由校甚至从内帑中拨出二百万两白银,专门用于新政推行。
惊鸿,皇帝在一次私下召见时说,朕知道你在做正确的事。不要被流言蜚语所动,朕永远支持你。
九、 迈向未来
天启十一年春,当沈惊鸿再次巡视直隶农村时,看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新修的水渠中清水流淌,田地里新式农具往来耕作,蒙学堂中传来朗朗读书声。许多农户家中都供着沈青天的长生牌位。
大人,一位老农激动地告诉他,自从得了田地,家里终于能吃上饱饭了。小老儿的孙子也在蒙学堂念书,将来说不定也能考个功名!
回京的路上,沈惊鸿对随行官员说:看到没有?这就是我们奋斗的意义。让每一个大明子民都能有尊严地活着,让这个古老的国度重新焕发生机。
他知道,前路依然漫长,改革依然会遇到阻力。但重要的是,方向已经明确,道路已经开辟。在他的规划中,再过十年,大明将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再过三十年,大明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而这一切,都始于今天踏出的每一步。
夜幕降临,沈惊鸿的书房再次亮起灯火。在跳跃的烛光下,他开始规划下一个五年。这个古老的帝国,正在他的手中,悄然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喜欢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