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 APU 舱室,应急灯的白光洒在机组沾满油污的外壳上,反射出斑驳的亮斑。我蹲在机组前,从背包里掏出那个老旧的能量电池 —— 这是第 4 章时从垃圾场翻到的 E-85 型电池,当时系统标注 “可修复,适配部分老旧设备”,没想到现在真的能派上用场。电池外壳上的标签早已模糊,只依稀能看到 “能量储备 30%” 的字样,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灰尘,边缘还有轻微的磕碰痕迹,像个饱经风霜的老物件。
“系统,确认这个 E-85 电池能适配 APU 的外部供电接口吗?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我用袖子擦了擦电池表面的灰尘,指尖立刻沾了一层灰,心里有些没底 —— 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处理 “非临时方案” 的供电连接,之前的临时接驳全靠系统一步一步指引,现在要尝试更复杂的适配,难免有些紧张。
“E-85 型电池与 APU 核心供电端子电压匹配(均为 12V),但接口规格存在差异(E-85 为圆形接口,APU 为方形端子),需使用转接线路适配;且电池正负极触点存在氧化,需先清理氧化层,避免接触不良。” 系统的光幕上弹出电池与 APU 接口的对比图,红色箭头标注出差异点,“当前任务:1. 清理 APU 外部供电端子及电池触点的氧化层与油污;2. 制作转接线路,连接电池与 APU 端子;3. 测试供电稳定性,确保无短路风险。”
我点点头,从工具箱里掏出细砂纸、酒精棉片和剥线钳 —— 这些都是之前从黑市淘来的基础工具,现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首先要清理 APU 的供电端子,那是两个位于机组侧面的方形金属片,表面覆盖着褐色的氧化层,边缘还沾着黑色的油污,用手指一碰,就能刮下一层粉末。
我先用餐巾纸擦掉端子表面的油污,然后撕开创口的酒精棉片,裹在细砂纸上,小心翼翼地打磨氧化层。砂纸划过金属片的声音 “沙沙” 作响,褐色的粉末不断掉落,落在铺在地上的报纸上,形成一小堆碎屑。刚开始打磨时,我力道没控制好,砂纸边缘不小心蹭到了旁边的线路,吓得我立刻停下 —— 生怕把好不容易修复的关键线路弄断。
“打磨力度建议降低 30%,优先打磨端子中央区域,边缘区域可使用酒精棉片反复擦拭,避免损伤周边线路。” 系统的实时提示像个耐心的老师,我调整姿势,用拇指轻轻按住砂纸,只在端子中央来回打磨,动作慢了下来,却更稳了。
十几分钟后,APU 的供电端子终于露出了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用酒精棉片擦过,再也没有黑色污渍。我放下砂纸,拿起那个 E-85 电池,开始清理它的正负极触点 —— 电池触点是两个小小的圆形金属柱,氧化层比 APU 端子更厚,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发黑。我换了一张新的细砂纸,裹在牙签上(这样能更精准地打磨小触点),一点点清理氧化层,偶尔用酒精棉片擦拭,观察打磨效果。
这个过程比打磨 APU 端子更繁琐,电池触点太小,稍不注意就会磨到外壳。有好几次,砂纸打滑,蹭到电池外壳的塑料部分,留下一道浅浅的划痕,我只能无奈地叹气,更小心地调整角度。等两个触点都打磨干净时,我的指尖已经沾满了黑色的氧化粉末,指甲缝里全是灰,看起来狼狈极了。
“触点清理完成,下一步:制作转接线路。” 系统的提示音响起,我从背包里掏出之前剩下的 2 米备用线路 —— 这是从废弃设备上拆下来的铜芯线,外面裹着红色的绝缘皮。按照系统的指引,我用剥线钳在导线两端各剥去 2 厘米的绝缘皮,露出里面的铜芯,然后将其中一端拧成圆形,尽量贴合电池的圆形接口,另一端则整理成扁平状,适配 APU 的方形端子。
剥线的时候,我又出了差错 —— 剥线钳的力度没掌握好,一下子把铜芯夹断了,导致导线短了一截。我看着手里断成两截的导线,心里一阵懊恼,只能重新剪取一段线路,再次尝试。这次我放慢速度,先轻轻夹住绝缘皮,慢慢转动剥线钳,直到听到 “咔嚓” 一声轻响,再小心地抽出导线,终于成功剥出了完整的铜芯。
将导线两端处理好后,我拿起电池,准备先将导线连接到电池接口。就在铜芯刚碰到电池正极的瞬间,突然 “啪” 的一声,一道细小的电火花从触点处闪过,吓得我手一抖,电池差点掉在地上。
“警告!电池正负极存在残留电荷,接触时可能产生电火花,属正常现象,无需恐慌。建议先将电池短路放电 1 秒(用导线短暂连接正负极),再进行连接。” 系统的提示音让我松了口气,原来不是操作失误,只是残留电荷导致的正常反应。我按照提示,用导线短暂连接电池正负极,看到触点处闪过一丝微弱的蓝光,才重新开始连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