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这组传感器的关键是 “保护电路板”—— 它的线路裸露在外,稍有碰撞就可能彻底报废。雷诺将牵引光束功率降至 25%,用 “扩散式光场” 将传感器整体包裹,像用一层柔软的 “光毯” 托着易碎的玻璃。当传感器靠近 “老兵” 号时,他发现电路板边缘有一根断裂的数据线,立刻指令:“停止牵引,启动气闸舱内部照明灯,我要手动对接临时线路!”
穿着宇航服的雷诺在气闸舱内小心操作,用之前拆解的铜导线连接断裂的数据线 —— 当数据板接收到传感器传来的 “红外信号” 时,屏幕上瞬间显示出 “老兵” 号右舷装甲的温度分布图像,破损处的低温区清晰可见。“成功了!” 雷诺忍不住欢呼,这组传感器的加入,意味着他们不再依赖单一的外部摄像头,能更全面地掌握舰体状态与外部环境,就像为 “老兵” 号装上了 “更敏锐的眼睛”。
【场景四:收集 “细碎的宝藏”—— 零散部件】
在完成 3 个高价值目标的打捞后,临时能源包的电量已降至 8%,雷诺没有停下 —— 碎片场中还有无数 “看似不起眼却关键” 的零散部件:10 米长的绝缘线缆(可用于更换舰内老化线路)、5 个完好的金属轴承(能修复维修舱的滑动导轨)、3 块耐高温陶瓷片(可加固焊接工具的喷嘴),甚至还有 2 个未开封的 “太空润滑脂罐”(适用于机器人机械关节维护)。
他采用 “批量打捞” 策略:先用牵引光束将零散部件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个 “小型碎片团”;再用光束将碎片团整体拖拽至 “老兵” 号附近,最后手动分拣。当第 5 米绝缘线缆被搬进储物舱时,数据板突然弹出 “资源清单统计”:【当前可回收资源总量:钛合金 185kg、铝合金 32kg、可用芯片 8 个、电池 14 节、精密部件(轴承、陶瓷片等)21 个、功能性设备(机器人、传感器)2 台,资源可用度从 28% 提升至 53%】。
53%!这个数字像一道光,照亮了雷诺的眼睛。他靠在储物舱的舱壁上,看着堆满的资源 —— 从最初 “只有应急氧气瓶和几块金属碎片” 的窘迫,到现在 “金属、能源、设备、工具” 一应俱全,这不仅是 “数量的积累”,更是 “从‘勉强生存’到‘主动修复’” 的质变。
【尾声:期待的升温】
临时能源包的电量最终停在 3%,生命维持系统自动切换回 “应急模式”,空气循环风扇的转速放缓,温控模块也暂时停止工作。可雷诺的心里却没有丝毫焦虑 —— 储物舱里的 14 节电池足够支撑后续 8 小时的系统运行,维修机器人和传感器阵列更是为 “深度修复” 提供了可能。
他走到观测窗前,看着逐渐变暗的铁渣碎片场 —— 绿色恒星的光芒洒在 “老兵” 号的舰体上,将甲板上的打捞痕迹映照得格外清晰。数据板的 “后续修复计划” 已自动更新:【1. 修复维修机器人动力模块,利用其机械爪拆解传感器阵列;2. 串联 KT-400 电池组,构建 “长期应急能源阵列”;3. 用新获取的绝缘线缆,更换舰内老化的供电线路】。
每一项计划都清晰可行,每一个目标都触手可及。雷诺的手指在数据板上轻轻滑动,屏幕上的 “资源清单” 像一份 “希望的答卷”,记录着他与 “老兵” 号在这片未知星域的挣扎与收获。他知道,打捞还未结束,修复也远未完成,但此刻,“未来” 不再是模糊的幻影,而是由一块块金属、一节节电池、一个个部件构成的 “真实路径”。
当他将最后一块陶瓷片放进工具盒时,维修舱的灯光突然闪烁了一下 —— 那是微型备用电池的太阳能充电模块在持续工作,电量已悄然回升至 2.1%。雷诺抬头看向窗外,碎片场的星星点点在黑暗中闪烁,像无数等待被发掘的 “宝藏”,而他和 “老兵” 号,将在这片星海继续前行,用持续的打捞与积累,铺就一条通往新生的道路。
这种 “看着资源一点点变多,看着希望一点点清晰” 的感觉,比任何一次单独的修复成功都更让人安心 —— 因为它意味着,他们不再是 “被动承受命运的漂泊者”,而是 “主动创造未来的开拓者”。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