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侍从室第六组。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窗外,金陵城虚假的繁华依旧,但空气中,似乎连风都带着从东边飘来的血腥味。
那味道,不是真实的血。
是从桌上那堆积如山的前线战报里,渗透出来的。
每一份文件,都是从淞沪前线那座巨大的绞肉机里,刚刚递出来的账单。
李强坐在角落,一言不发。
他的面前,是十几份来自不同渠道的原始情报,但他今天处理的速度,慢了不止一倍。
陈默则在另一边,调试着一部新到的德制电讯设备,手指在旋钮上机械地转动,眼神空洞。
地狱归来的人,对数字和文字描述的地狱,有着更切肤的痛。
吴融的办公室门敞开着。
他同样没有说话。
他的桌上,摊开着一份来自第七十八师的战损报告。
“罗店。”
报告上这个地名,被暗红色的墨水圈出,像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
“是役,我部三营全体官兵,与日寇反复争夺阵地七次,营长周继威殉国,全营阵亡五百六十二人,阵地最终失守。”
“全营阵亡。”
旁边,是另一份来自第九集团军的报告。
“蕴藻浜沿线,敌我炮火交织,河道中浮尸遍布,水色为之赤。”
吴融的目光,从那些文字上移开。
他闭上眼。
脑海中,系统光幕自动浮现,巨大的淞沪战场态势图上,代表国军的光点,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片成片地熄灭。
每一个光点的熄灭,都代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一场毫无胜算的血战中,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
他们是这个国家最精锐的士兵。
是黄埔的骄子,是地方军阀的骨血,是这个老大帝国最后的武力。
可现在,他们正在被当成廉价的消耗品,填进一个无底的洞。
叮铃铃——
桌上那部红色的电话机,突然发出了刺耳的铃声。
这铃声,打破了办公室里压抑的死寂。
李强和陈默的动作,同时停下,目光投向吴融。
红色电话。
军统,戴隐。
吴融睁开眼,拿起电话。
“我是吴融。”
“吴组长,深夜打扰。”
电话那头,传来戴隐那标志性的、略带鼻音的沉稳声音。
“华北那边的报告,有进展了吗?”
“正在整理,很快会有初步结论。”吴融的语气,听不出任何波澜。
“好。”戴隐的语气很满意,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
“不过,我刚收到一份前线的报告,或许对你的分析,能有些参考价值。”
戴隐没有等吴融回答,便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日军第三舰队的舰炮,火力覆盖越来越精准了。”
“今天下午,我军在月浦的一处炮兵阵地,刚刚完成部署,不到十分钟,就被对方的舰炮精准摧毁。”
“十六门德制150毫米榴弹炮,连一发炮弹都没来得及打出去。”
戴隐的声音平稳,像是在陈述一件与他无关的事。
“我们的阵地,在人家眼里,就是一张透明的纸。”
“吴组长,你说,你那些纸面上的兵力分析,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电话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戴隐的这句话,是赤裸裸的激将。
也是一次毫不掩饰的试探。
他在告诉吴融:你所谓的运筹帷幄,在绝对的火力面前,一文不值。你所谓的第六组,解决不了前线真正的燃眉之急。
吴融没有反驳。
他甚至没有为自己辩解一句。
“多谢戴老板的情报。”
他的声音依旧平静。
“这份情报,很有价值。”
说完,他挂断了电话。
他没有去评价戴隐的算盘,那没有意义。
他要的,从来不是和戴隐争功,也不是向委座证明自己的能力。
他要的,是赢。
是让这个民族,能从这场血海中,挣扎着站起来。
“李强。”吴融的声音响起。
“长官。”李强立刻起身。
“把所有关于日军第三舰队的情报,全部找出来。”
“是!”
“陈默。”
“到。”
“监听所有与日军第三舰队相关的无线电频段,我要知道他们每一次火力校准的全部数据。”
“明白!”
两人立刻行动起来。
办公室里,重新恢复了忙碌,但气氛却不再是压抑,而是被一种冰冷的、高效的意志所驱动。
吴融重新坐回椅子上。
他的意识,沉入脑海。
“系统。”
“启动【战争推演】。”
嗡——
幽蓝色的光幕,瞬间笼罩了他的整个视野。
一张比任何军用地图都要精准无数倍的淞沪战场三维模型,在他眼前缓缓展开。
数百万个数据点,在地图上疯狂闪烁。
代表日军的红色箭头,如同一把把烧红的刀,一次又一次地捅进国军脆弱的防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黄埔刚毕业,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黄埔刚毕业,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